摘要:从细节上对地铁卫生间加以改造。
今年底,上海轨交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一期南段预计建成,全新3.0版本的地铁卫生间也将一同亮相。它们的一大亮点是,“第三卫生间”成为了标配。
增设“第三卫生间”
所谓“第三卫生间”,是指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也可简单理解为“家庭卫生间”。
早在2016年,新版轨交技术标准发布,卫生间设计标准随之升级。其中便提出,增设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集纳儿童厕位、儿童洗手盆、婴儿护理板等新设施,方便特殊人群。
今年底建成新线的卫生间遵照了这样的技术标准。“它们的硬件水平可与上海迪士尼乐园或者大型商场相媲美,在灯光照度以及洗手台斜坡式设计等方面都做了专门的考虑。”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环境节能研究部副主任郑懿说。
对既有线路的改造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有条件的车站增设“第三卫生间”,镇坪路站便是其中之一。记者在镇坪路站地面层看到,第三卫生间紧邻传统男女卫生间,外部有无障碍以及母婴标识,内部配备了高低洗手台、婴儿安全座椅、婴儿护理台,以及两侧带扶手的座便器等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一条线路的卫生间分标段由几家施工单位各自建造,这就容易导致一个问题,设施设备品牌不一,出现问题处理起来较为麻烦。“今年底建成的新线卫生间交由一家施工单位,一方面设施设备统一化,可更好地保证精度,另一方面也便于后期的运营与维保。”
从细节上加以改造
在上海地铁建设之初,由于线路少、乘客停留时间短,卫生间并未考虑在内。随着轨交网络不断扩展,市民对设置卫生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到2015年,除了1号线少数车站因不具备条件未设卫生间之外,其他车站均有一座卫生间。
不过,功能尚不完善。早晚高峰,不少厕所人满为患。尤其女厕门前大排长龙,厕位比还不够合理。不少厕所排风排污不畅,有明显异味。部分卫生间设有一个无障碍厕位,没有哺乳室和婴儿护理台,对特殊人群关怀还不够。
近几年来,上海地铁针对这些问题,从细节上对卫生间加以改造。为确定一个车站合理的厕位比例,他们采取了人工计数方式,早高峰安排工作人员在卫生间外值守,计算如厕人数。再结合客流实际情况以及公厕行业标准,对各个站点的厕位作出比例规定。
比如虹桥1号航站楼站地下层卫生间改造,其面积由22平方米扩至56平方米,男厕位由5个减至4个,女厕位由3个增至5个,并将无障碍厕位升级至第三卫生间。卫生间内装有空气净化装置,厕间设有搁物台以及扶手,洗手台旁配有洗手液以及烘手器。
“2017年至今,上海地铁共完成50余座既有车站卫生间的改造。”郑懿指出,卫生间升级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可改扩建的空间有限,二是卫生间通风,部分站点原先的排风设计并未考虑到这一点,如要改造,并不具备相应的空间用以排设管道,往往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只能先从局部入手,比如采用敞开式设计,加入迂回通道,避免视线尴尬,提高内外空气流通。“总得来说,遵循‘一厕一方案’,服务标准是统一的,如何操作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