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论断? 鲁迅先生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范进中举》范进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吗? 《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选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写的是范进的故事,这是一篇描写范进严重扭曲的人格的故事,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科举制度,是一把投向科举制度的匕首。一、关于科举制度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三种:童试、岁试、科试。科举的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范进是多年的童生,参加岁试,考中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后就是举人。举人实际上就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二、关于范进中举中举后的范进就不是一般人了,顺理成章的,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小说里写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范进中举就意味着做官,就意味着升官发财,这么多人给他送房子,送钱,都是需要报答的。就是要求他做官后,能带给大家利益,这个利益是比付出更大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写到:“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一贵一贱是身份的变化,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权势的变化。范进潦倒大半生,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这一天。范进发疯三、关于范进的坚持不懈范进的坚持不懈,在某种意义上,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直接表现。俗话说“三八六。
《子夜》吴老太爷的形象
孙昌熙的成就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次年随校迁徙长沙、昆明。在校学习期间,常在《中央日报》、《云南日报》上发表小说及散文。1941年夏毕业,留校做朱自清先生的助教。其间常在杨振声、李文田主编的《世界学生》(后改名《世界文艺》)上发表作品。1944年至云南大理华中大学任讲师,讲授国文、文学概论及中国小说史。课余创作并发表中篇小说《枇杷园》。1946年秋赴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仍教国文、中国小说史课。曾与友人办《晚风》副刊,发表一些抒情小品。青岛解放后,继续在山东大学教书,并于1958年随校迁居济南,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53年在华岗校长指导下,与中文系刘泮溪、韩长经两教师一起,在全国高等学校首次开设“鲁迅研究”课程。他们将讲稿修改整理,于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以《鲁迅研究》一书出版。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地研究鲁迅的专著,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根据教学需要,他又承担了讲授文学概论、文艺评论、文艺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史等课程,但仍未放弃对鲁迅的研究。先后发表《试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战斗意义》、《鲁迅与〈山海经〉》、《鲁迅与〈儒林外史〉》、《鲁迅与〈聊斋志异〉》、。
给我多一点比较文学论文的题目,不要复制粘贴的 要有实在意义的,不叫文学论文的题目啊不要复制的 1、论初唐诗风的新变 2、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 3、建安诗歌与汉乐府之比较 。
试析《儒林外史》\ 讽刺的关键,是把那些常见的,谁也不觉得奇怪的生活场景捕捉下来,如实的加以描绘。一些可鄙可笑的现象自然流露出来,而达到了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的写法多是如此。儒林外史》写讽刺另一个特点是态度上含蓄婉曲,不是泼妇般的开口便骂人。表面上是无一坏话,客观描写,而所达至的讽刺效果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