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家孩子真懂事啊!”听到这话的父母往往一脸光荣,“懂事”,似乎成了对孩子最好的赞扬,对家长教育的最优肯定。
然而在“懂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被压抑着失去了自我的孩子。
马伊琍:“懂事”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
马伊琍有两个女儿,但是她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两个孩子性格大相径庭。
小女儿年幼,马伊琍觉得还没到管教的年纪,对她也比较宽松,不做过多约束,不过小女儿也是调皮的可以,常让马伊琍感到头疼。
对于大女儿文君竹,马伊琍奉行“虎妈式育儿法”,无论孩子犯下的错误多不值一提,她都会严厉训斥,甚至有时候丈夫文章都受不了,但是她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
在这种教育下,大女儿显得非常“懂事”,犯错会主动跟妈妈道歉,这让马伊琍倍感欣慰。
但是有一次,大女儿的经历却让马伊琍感觉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文君竹在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总是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把喜欢的角色让给其他小朋友,十分“懂事”,马伊琍心疼孩子,跟她说,“如果你不想玩这个,可以拒绝她们。”
文君竹却说:“我不敢!”
马伊琍:“为什么不敢?”
女儿回答:“因为妈妈教自己要懂事,要谦让!”
马伊琍这才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过于严厉的教育,让孩子失去了活泼的天性,变得唯唯诺诺,不再开朗。
“懂事”的孩子,真的“懂”事吗?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是关于校园暴力的。
晓琳是一名在读高三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里,她是乖乖女的最佳典范,亲朋好友也是见面就夸,因为她很让人省心,从不给其他人添麻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三好学生,乖乖女,却成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晓琳从小到大,从父母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要老是让爸爸妈妈操心”,“能省点心吗?我们没空管你”。
但凡是她稍微表现出来一点不顺从,父母就会把失望写在脸上,这让十分渴望父母疼爱的晓琳常常被愧疚笼罩,久而久之,她学会了顺从,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生怕父母会因为自己的举动生气。
上了高中之后,讨好型人格成了同学们不欢迎晓琳的理由,他们称她为“老师的跟屁虫”,不断地冷落和疏远她,甚至在发现她没有跟老师和家长告状之后变本加厉的欺负她。
表面上,她还是那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但是同学们的冷淡疏远甚至欺凌,却让她无法分辨自己是对是错,也无人可以倾诉,最后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跳楼轻生。
爱孩子,就不要逼着他“懂事”
懂事能换来什么?除了让家长“省心”,让亲友夸赞,懂事的孩子真的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吗?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观察具有反抗倾向和听话倾向的孩子各一百名,追踪他们的成长历程。
研究结果显示,取得更高成就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反抗倾向的孩子。相较于懂事的孩子,他们更加自信,也更有主见,不盲从他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强大的人,总是会做一些叛逆的事,冲破枷锁。那些总是“正确的活着”的人,才是弱者。
懂事的孩子,做事很有分寸,却并没有体验过生命的乐趣,生活全盘掌握在别人手中,自己只能按部就班,生命于他们而言,只剩下空虚和无意义。
做这样的父母,让你的孩子“不再懂事”不要总是跟孩子抱怨生活艰辛
天真无邪的孩子,最信任最爱的,永远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是见不得父母伤心难过的,在你跟他们抱怨生活艰苦的时候,他们会默默地压下心底的念头,开始伪装自己,想要替你承担压力。不要把孩子的体谅当成理所应当
晓琳的爸妈,把晓琳的懂事当成了理所应当,觉得孩子不应该给他们添麻烦,所以晓琳在牺牲和犹豫之中迷失了自我,即便是受到校园暴力伤害,也不会跟父母倾诉,最终酿成惨剧。
不要一味苛求孩子“懂事”
孩子不是提线木偶,完全按照父母的指令行事,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童年,应该充满无忧无虑和快乐,而不是在忐忑不安和隐忍中度过。结语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懂“该懂的事”,在幼年享受该有的快乐,肆意玩耍,而不是为了父母口中的“懂事”,压抑自我,走向沉默。
你家的孩子“懂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育儿##聪明孩子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