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测量钠光精细结构 白光干涉仪的原理是什么?

2020-10-12知识13

氢原子光谱的光谱线公式 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J.巴耳末首先把上述光谱用经验公式:λ=Bn2/(n2-22)(n=3,4,5,·)表示出来,式中B为一常数。这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当n→时,λ→B,为这个线系的极限,这时邻近二谱线的波长之差趋于零。1890年J.里德伯把巴耳末公式简化为:1/λ=RH(1/22-1/n2)(n=3,4,5,·)式中RH称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其值为(1.096775854±0.000000083)×107m-1。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用类似的公式表示。波长的倒数称波数,单位是m-1,氢原子光谱的各谱线系的波数可用一个普遍公式表示:σ=RH(1/m2-1/n2)对于一个已知线系,m为一定值,而n为比m大的一系列整数。此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氢原子光谱现已命名的六个线系如下:莱曼系 m=1,n=2,3,4,·紫外区 巴耳末系 m=2,n=3,4,5,·可见光区 帕邢系 m=3,n=4,5,6,·红外区 布拉开系 m=4,n=5,6,7,·近红外区 芬德系 m=5,n=6,7,8,·远红外区 汉弗莱系 m=6,n=7,8,9,·远红外区 广义巴耳末公式中,若令T(m)=RH/m2,T(n)=RH/n2,为光谱项,则该式可写成σ=T(m)-T(n)。氢原子任一光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的规律称为并合原则,又称里兹组合原则。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类氢原子(如He+,Li2+。

测量钠光精细结构 白光干涉仪的原理是什么?

从原理上说,测量钠光灯的波长差 因为钠光相间条纹中清晰与模糊宽度不一样,亮条纹宽度比暗条纹宽度大,亮条纹不易把握,暗条纹误差更小,所以要测量相邻两次视见度最小的位置。

测量钠光精细结构 白光干涉仪的原理是什么?

钠黄光双线波长差是多少 钠黄2113光双线波:589nm 一般的钠黄光是589.6nm。相差0.6nm。试5261验中一般取平均值4102589.3nm.原子光谱,是1653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原子吸收光源中部分波长的光形成吸收光谱,为暗淡条纹;发射光子时则形成发射光谱,为明亮彩色条纹。两种光谱都不是连续的,且吸收光谱条纹可与发射光谱一一对应。每一种原子的光谱都不同,遂称为特征光谱。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发射或吸收的有特定频率的电磁频谱。原子光谱是一些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原子的发射谱线与吸收谱线位置精确重合。不同原子的光谱各不相同,氢原子光谱最为简单,其他原子光谱较为复杂,最复杂的是铁原子光谱。用色散率和分辨率较大的摄谱仪拍摄的原子光谱还显示光谱线有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所有这些原子光谱的特征,反映了原子内部电子运动的规律性。阐明原子光谱的基本理论是量子力学。原子按其内部运动状态的不同,可以处于不同的定态。每一定态具有一定的能量,它主要包括原子体系内部运动的动能、核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能以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能。能量最低的态叫做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叫做激发态,。

测量钠光精细结构 白光干涉仪的原理是什么?

使用停表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在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时,所选用的溶剂都要知道它的最低使用波长限度,为什么

做过测量的前辈们,做工程测量前景好吗? 我今年20家里人让我去学做测量,公路测量自己又什么都不懂 测量前景2113就那样,饿不死人,但是不要老是干测5261量,没前途的,南方山多林子大4102,前面砍路后面1653进去测,辛苦。怕吃苦不建议入行,这是真累。有人带你学得快,没人带你自己去摸索估计一年半载都不得要领。我做这个十年了,大专毕业,我的同学大多没干这行了,即使有也转管理岗位了,所以测量只是基础,用的少,不要研究那么高深,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白光干涉仪的原理是什么?利用干涉原理测量光程之差从而测定有关物理量的光学仪器。两束相干光间光程差的任何变化会非常灵敏地导致干涉条纹的移动,而某一束相干光的光程。

#干涉仪#光速#氢原子#科普#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