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双缝干涉实验求光强 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特征?

2020-10-12知识13

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特征?

双缝干涉实验求光强 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特征?

关于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1.接收屏上的光强是关于坐标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周期性的,所以,随着坐标的增加,光强也是周期性的.双缝干涉行成了明暗交替的条文.对于电光源,是形成明暗交替的光圈.也不是一团一团的.2.当做光源的那个缝隙,如果向上稍微一动,那么干涉条纹中央亮条纹向下移动.3.缝隙的间距越小,条纹间距越大.

双缝干涉实验求光强 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特征?

光强计算的问题

双缝干涉实验求光强 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特征?

除了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细细揣摩,科学的每一个实验其实都很惊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打听秘密,而科学为我们揭露宇宙的秘密。双缝干涉不仅揭露了微粒子的波动性,更揭露了“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双缝干涉是描述光的波动性最著名的实验,自从1807年,托马斯·杨把这个观测光波动性的实验告诉全世界后,众多科学家在它的基础上改进,发明了更多的微粒子观测实验。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单光子广角干涉实验、单光子延迟选择实验、量子檫除实验…科学家之所要设计如此之多的双缝干涉变异实验,是因为双缝干涉实验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量子的“波粒二象性”,这种既是粒子又是波的特性,让经典物理学家们难以理解。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有“意识论”认为人的观测意识影响了实验的结果;有“多重世界论”认为我们的世界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分裂出不同结果的世界…这些惊人的假设惊掉了众人的下巴。作为量子论的正统解释,哥本哈根学派也只能给出一个“不确定性原理”的结案陈词,而无法说出为什么?似乎世界不允许我们看清其本质。爱因斯坦绝望地说出了:“上帝不掷骰子”的名言。(关于双缝干涉解释的细节,可以看我上一篇问答)有趣的液氦超流现象关于惊人的实验有很多,我分享一下惊人。

除了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实验,实验能帮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的本质,而且实验还能让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设想原形毕露以牛顿为首的经典物理学在长时间内都认为光是在名为“以太”的弹性物质中传播的,当时的物理学家们被以太冲昏了头脑,以至于长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以太其实并不存在,光的速度其实恒定不变的。1887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和莫雷想测量出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在当时的科学家心里以太还是存在的,所以当地球以30km/s的速度绕太阳公转时,在以太中传播的光应该会因为速度叠加而产生变化,而迈克尔逊和莫雷想测量出这种变化进而证明以太的存在。迈克尔逊和莫雷干涉仪装到大理石上并且将大理石放置到水银里,如果地球真的是在以太中以30km/s的速度运动,那么干涉条纹就会发生移动,迈克尔逊和莫雷根据移动的距离就能求出地球和以太的相对速度。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对于当时的物理学家们来说是灾难性的: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条纹移动的痕迹,这说明以太不仅不存在,而且光速也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揭示了光速不变这一重要事实,古典物理学倡导的绝对时空观因此产生了动摇,1905年伟大的爱因斯坦根据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揭示的光速不变结合相对论原理发表了著名的《论动体。

双缝干涉计算题 条纹间距=D*波长/d=2.8*600*10^(-9)/(0.85*10^(-3))=1.976mm2.5mm这一点处在一级明纹与二级暗纹的正中间,但是这一点的光强是没法计算的.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有两人,其中一人观察,一人不观察,请问双缝到底是出现还是不出现? 首先重述一下双缝实验,然后澄清一下这里“观察”或“不观察”是什么意思。双缝实验是一个假想实验,其目的是给我们提供一些量子世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建起描述量子世界的数学语言及理论结构。1.我们设想有一个电子打到双缝上:电子一个一个出射,每次在屏上只能观测到一个电子。但我们无法预期电子落在哪里。时间久了,落在屏上的电子多了,我们统计电子出现在屏上的分布p(x)却符合确定的分布函数—和光学里的杨氏双缝干涉的光强分布相同。2.现在,我们自然会问:电子是从哪条缝穿过的?有些人可能会这么陈述双缝实验,假设有个观察者,观察者在双缝后面看电子,有三种情况:(1)他看到电子从上缝出来;(2)他看到电子从下缝出来;(3)他看了,但是没看清(观察没成功),他也不知道是从上缝还是下缝出来的。如果观察每次都成功,我们发现刚才所说的干涉条纹消失了,电子基本集中在上、下两个条上分布。假如观察不成功,每次都不成功,电子在屏上依旧呈干涉条纹状分布。回到问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有两人,其中一个人观察,一个人不观察,干涉条纹到底是否出现?这里的关键不是几个人,或“观察、不观察”,关键是观测是否成功。观测成功,则没有条纹,观测不成功。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weiweizhao1119第20卷第2期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2月Feb.2006Vo.l20No.2【数理科学】JournalofChongqingInstituteofTechnology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条纹光强分布赵升频(陕西理工e68a84e799bee5baa631333433623830学院基础课一部,陕西汉中723003)*摘要:分析了杨氏双缝干涉光强分布,对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不妥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定性地给出了在杨氏双缝干涉中明纹中心不等亮度的原因.关键词:杨氏双缝干涉;明纹中心;光强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6)02-0117-02中图分类号:O436.1FringeLightDensityDistributioninThomasYoungDualslitInterferenceExperimentZHAOShengpin(Section1ofBasicCourses,Shanxi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Hanzhong723003,China)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lightdensitydistributionofThomasYoungdualslitinterferenceandsomepreciousresearchresultsandpointsoutsomeunadvisableplaces.Meanwhile,itputsforwardthecausesforthedifferentbrightnessatbrightfringecenterinThomasYoungdualslitinterference.Keywords:ThomasYoungdualslitinterference;brightfringecenter;。

除了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双缝干涉实验哪里惊人了?你们是小学生吗,连这点理解力都没有。双缝干涉实验的本质就是波状运动的电子在通过两条相邻平行狭缝时,受狭缝影响发生干涉,在一定位置形成平行亮斑的现象。有人迷惑了,一群电子可以干涉,单个电子怎么能干涉呢?它和谁干涉呢?之所以迷惑,是因为还不了解电子干涉的本质。他们错误地认为,电子,唯有电子必须成群结队出动,才能形成电子的波。这里马克思和牛顿联合起来对这种观点进行批判。马克思说,这是割裂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错误地认为二者不相兼容。其实个体多了就是集体,集体必然是个体组成的。电子干涉条纹虽然是很多电子组成的,但必然是由一个个电子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电子都在这个条纹中发挥着作用。如果单独摘出一个电子,你说它不是干涉条纹,是可以的,但你说它组不成干涉条纹,则是错误的。因为单个的电子图案,就是整个干涉图案的一部分。牛顿说,你以为发生干涉的是电子吗?错误!电子干涉只是观察到的表象,电场干涉才是本质。单个的电子,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它作为质点时只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为什么电子会波状运动呢?那是因为有无所不在的电场(磁场更准确,但普通人不要求掌握)。电场。

除了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滴沥青试验沥青滴漏是世界上最考研研究者耐性的物理实验之一,它的目的就是向人们证明物质某些性质并非人们看到的那么直观,且需要时间来检验。某些物质看上去像是固体,但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比如沥青,它在室温环境下流动速度极为缓慢,但终会因重力而滴落。目前这项实验仍在继续,并可能持续下去。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自1944年7月11日开始了这个实验,直到2013年7月11日他们才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滴落的情况。但其实个人觉得,如果要了解沥青的这个性质不一定非要在室温下等100年,只需要把沥青稍微加热就好了。不过科学家们就是这么轴。希格斯玻色子质量估算试验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2015年发布了一篇论文,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做出了到发文为止最精确的估算,论文标题为《借助ATLAS及CMS试验在7和8万亿电子伏特pp碰撞下共同测算希格斯玻色子质量》,联合署名作者合计5154名,这创下了论文署名最多的纪录。该论文篇幅有33页,但只有9页内容与真正的科学研究有关,剩余24页全是刊载的作者以及研究机构的名称(明显是浪费纸)。正是因为这篇论文拥有如此多数量的参与者,试验才能估算出迄今为止最为准确的希格斯玻色子质量—误差仅有0.25%,科学家们为什么这么自信呢?这。

#电子#波动性#双缝干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