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极简科学课|歼-15飞机如何完成夜间空中伙伴加油训练

2020-10-12新闻43

近日,海军歼-15飞机完成夜间空中伙伴加油训练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外媒评论,这项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训练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方面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障碍,部队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实战化训练水平得到实际检验和有效提升。

作为世界飞行界三大高难度、高风险的动作科目之一,空中加油在作战领域有着不可动摇的绝对地位,同时也与舰载机着舰、失速螺旋一并成为了飞行驾驶员需要攀登的技术高峰。

1923年8月27日,美国两架飞机进行了航空史上第一次空中加油试验,加油过程全部由人力操作,从在前上方飞行的飞机上垂下一根10多米长的软管,后面飞机的后座飞行员站起身来用手捉住飘曳不定的软管,把它接在自己飞机的油箱上。这种靠高度差加油的方式很难在实际中应用。4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出插头锥套式加油设备,1949年美国研制出伸缩管式加油设备,这才使空中加油进入了实用阶段。

二战结束后,空中加油在军事上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由于空中加油技术对远程机动作战十分重要,目前世界上已有31个国家装备空中加油机。

“计时起飞。”近日19时许,海军部队完成白天加油训练后转入夜训。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飞行员分别驾驶歼-15战机率先升空,飞至某训练空域,通过“伙伴加油”的方式挑战夜间加油这一实战课目。

极简科学课|歼-15飞机如何完成夜间空中伙伴加油训练

空中加油因其危险性高、难度大,被称为“空中穿针引线”“厘米级飞行”。伙伴加油,通常是相同或相似机型舰载机之间的空中加油,主要是为舰载机着舰剩余油量不足时提供应急空中加油,可提高飞机着舰安全性。也可以为远程作战舰载机提供战术加油,增大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时间,延伸打击距离。伙伴加油能力是航母舰载机走向大洋作战和训练必要的能力。

为实现舰载机的伙伴加油,在飞机的设计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飞机可挂装伙伴加油吊舱,吊舱内具有可收放的加油软管和稳定锥套。在飞机操纵性上,设计了专供受油的飞行员操纵模式。进入这个模式后,飞行员可以精确地控制飞机的飞行轨迹,在受油过程中重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更容易控制飞机。

“伙伴加油的高度速度范围也经过精心的设计分析,飞得太快,加油软管会太平,太慢软管下垂太多,这都不利于加油对接。通过计算仿真,我们确定了最适合的加油速度和高度范围。对接成功之后,为了便于受油机掌握与加油机的相对位置信息,我们还在加油吊舱上设计了灯光指示,提示受油机的速度是否与加油机一致。”航空工业集团歼-15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介绍。

为了确保加油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确保故障状态下加油机和受油机可以安全的分离,受油探头上故意设计了薄弱环节,确保可以“强行”安全分离。为了研究伙伴加油技术还在地面建立了飞行模拟器,通过仿真再现空中的气流、能见度、飞机的运动和重量重心变化,设计人员与飞行员一起进行了大量的飞行模拟,确保设计的准确无误,以及飞行的特点能被飞行员掌握。

为了实现伙伴加油,除了前面提到的飞行模拟器上的训练,飞行员还需要在飞行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飞行中的模拟对接,再到实际对接,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技术,还要具有优异心理素质。

伙伴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会受到大气紊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机不确定的。需要有过硬的飞行技术去保持两机的编队和精确靠近。两架飞机编队的相对位置是十几米,但这不是相对静止的编队,要求两架高速飞行的飞机以分米级的相对速度精确靠近实现对接。输油软管及锥套一方面受到大气紊流的扰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影响是会受到加油机尾部气流的影响,经常处于一种飘摆的不确定状态。受油机机头的气流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推开”效应,这就需要在精确操纵时的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熟练准确,对飞行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极简科学课|歼-15飞机如何完成夜间空中伙伴加油训练

在进行伙伴加油时,通常是余油不足的时候实施应急加油,对飞行员心理挑战巨大。夜间加受油相比昼间难度更大,在昼间,飞行员对位置及姿态的变化感知往往通过外界参照物来实现,而在夜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夜间的海面与陆地有很大不同,没有陆地上的可识别灯光,缺少外界参照物,很容易产生飞行姿态上错觉,飞行员要战胜心理压力,完全凭借仪表信息来控制飞机完成精确编队、对接、加油和脱离。

歼-15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2018年5月24日,辽宁舰进行歼-15舰载机夜间起降训练,具备了昼夜全天候起降的飞行能力。而此次海军歼-15飞机完成夜间空中伙伴加油训练,标志着我国航母舰载机部队作战能力又有新的提升。

#武器装备#舰载机#舰载战斗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