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传热推动力概念

2020-07-21知识12

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没有影响,蒸汽一侧可以认为是各处温度相等的,所以无论是逆流还是并流,其传热推动力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扩展资料:对流传热时的一个比例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过程的强度。是在单位时间(1小时)内,当温度差为1℃时,每单位壁面(1m^2)向其周围流体给出(或从周围流体接受)的热量(kj)。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K时,1m*1m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h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如上所述,h与影响换热过程的诸因素有关,并且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所以牛顿公式只能看作是传热系数的一个定义式。它既没有揭示影响对流换热的诸因素与h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给工程计算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简化,只不过把问题的复杂性转移到传热系数的确定上去了。因此,在工程传热计算中,主要的任务是计算h。计算传热。热传导是什么,什么是热传导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物体或系统内的各点间的温度差,是热传导的必要条件。由热传导方式引起的热传递速率(简称导热速率)决定于物体内温度的分布情况。温度场就是任一瞬间物体或系统内各点的温度分布总和。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个系统的现象叫热传导。热传导是热传递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辐射)之一。它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不流动的液体或气体层中层层传递,在流动情况下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热传导实质是由大量物质的分子热运动互相撞击,而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或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在固体中,热传导的微观过程是:在温度高的部分,晶体中结点上的微粒振动动能较大。在低温部分,微粒振动动能较小。因微粒的振动互相联系,所以在晶体内部就发生微粒的振动,动能由动能大的部分向动能小的部分传递。在固体中热的传导,就是能量的迁移。在金属物质中,因存在大量的。换热器原理分类有什么呢? 一.换热器的概念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设备因其用途不同,类型繁多,性能不一,但均可归结为管壳式结构和板式结构两大类。二.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即在一个大的密闭容器内装上水或其他介质,而在容器内有管道穿过。让热水从管道内流过。由于管道内热水和容器内冷热水的温度差,会形成热交换,也就是初中物理的热平衡,高温物体的热量总是向低温物体传递,这样就把管道里水的热量交换给了容器内的冷水,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三.机械结构形式换热器的分类良多,可以按传热原理、结构和用途等进行分类,按其结构分类主要有管壳式和板式两种。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1、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夹套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说明热负荷与传热速率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糸? 过程速率是指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一般用单位时间过程进行的变化量表示过程的速率。如传热过程速率用单位时间传递过的热量,或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试用传热学理论解释热水瓶保温原理。传热学的几个问题:1.沸腾换热的推动力是:2.试用传热学理论解释热水瓶保温原理。3.牛顿冷却公式中没有时间参数,那么非稳态问题此式。说明热负荷与传热速率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速率是指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一般用单位时间过程进行的变化量表示过程的速率。如传热过程速率用单位时间传递过的热量,或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过的热量表示;传质过程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过的质量表示。过程进行的速率决定设备的生产能力,过程速率越大,设备生产能力也越大,或在同样产量时所需的设备尺寸越小。在工程上,过程的速率问题往往比物系平衡问题显得更重要。过程的速率可用如下基本关系表示:过程速率=过程推动力/过程阻力纯金属传热和厚度是什么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具体怎么计算?两层金属传热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传热过程分为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你所说的金属传热,应该是其热传导过程热传导服从傅里叶导热公式:q=λΔt/d。其中,q为热流密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λ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差,d为传热距离(厚度)。故热传导中导热量与厚度成反比,与传热系数、温差成正比。但实际过程中并非完全的线性关系,因为导热系数λ是关于温度的函数λ(t),该函数通常情况下对于大部分材料都是近似恒定值。两层金属传热,不考虑中间夹杂其他物质的情况,引入热阻的概念,其计算与电阻类似。即将q类比为电流I,Δt类比为电压U,d/λ类比为电阻R,两层金属传热相当于电阻串联。就给5分问这么多问题,我没时间答了,想要两层金属传热公式请加悬赏并追问。总传热速率方程有何应用条件? 如何计算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对于间壁式传热,上一章已经分别介绍了通过固体的热传导方程和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然而在应用这些方程进行传热计算时,都需涉及壁面的温度,而壁面温度通常是未知的。为了。说明热负荷与传热速率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速率是指物来理或化学变化过程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一般用单位时间过程进行的变化量表示过程的速率。如传热过程速率用单位时间传递过的自热量,或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过的热量表示;传质过程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过的质量表示。百过程进行的速度率决定设备的生产能力,过程速率越大,设备生产能力也越大,或在同样产量时所需的设备尺寸越小。在工问程上,过程的速率问题往往比物系平衡问题显得更重要。过程答的速率可用如下基本关系表示:过程速率=过程推动力/过程阻力传热学发展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热学这一门学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成长起来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早为人们所认识,第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则是在1803年发现了红外线才确认的,它就是热辐射方式。三种方式基本理论的确立则经历了各自独特的历程。直到20世纪初,传热学才从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学科。目前,通过对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研究,传热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19世纪初,兰贝特、毕渥和傅里叶都从固体一维导热的实验研究入手开展了研究。1804年毕渥根据实验提出了e68a84e79fa5e9819331333337613834一个公式,认为每单位时间通过每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量正比例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例于壁厚,比例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个公式提高了对导热规律的认识,只是粗糙了一点。傅里叶在进行实验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数学工具的运用,很有特色。他从理论解与实验的对比中不断完善他的理论公式,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1807年他提出了求解场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和可以将解表示成一系列任意函数的。

#热量传递#热传导#导热系数#热量单位#温度单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