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道德经》里 心知其空而为之 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放下执着心释然

2020-10-12知识21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出至于《道德经》里的经言。要理解这句经言,首先有必要认识\"道德经″三字。道分天道,地道,人道。有无形之道,有形之道等等。但无论什么道,总体上分两类。一是正道,一是邪道。但要完全明白道中之理,的确太深奥,非一般常人能悟透的,主要能分清是非就行。人的一生无不在道上度过。不论你是贫民百姓,还是高官厚禄,说话办事,各个方面都要德字为先,以德服人等等,这就是德之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经呢?本人认为这和道德息息相关。经在这里既是比喻词,又是形容词。比喻道德就像人的经络一样布满全身,在天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布满天空,在地就像万物一样布满大地,也就形容道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同时也说明它的复杂性。本人认为,读圣贤之书,解圣贤之语,就必须正解,这样才对得起圣贤之好意。如果曲解了,就对不起\"道德″二字了。那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该怎样解释呢?本人粗糙的理解为:为学日益。是指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拜师求学,只要努力学习了,每一天都会增进知识,直至学成,首先是有益的。但这个\"益″字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利。为道日损。但道是有正邪之分,要坚持正道,要日复一日损去。

《道德经》里 心知其空而为之 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放下执着心释然

《道德经》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知者不言,实物不会说话。言者不知。言语与文字同类传递信息。离实际实物有距离言语名也。怎么知,品,尝,感,觉,知,感知的东西是没写在纸上的。言者说也,能说的语言名子文字是符号。文字不是实物,不能实用的,文字只是代言,只有实钱,实物才能感觉到。老子告诉我们,五千言里的言外之意,在实践中自己遇到,才能悟出正道。

《道德经》里 心知其空而为之 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放下执着心释然

《道德经》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什么?谁给写写第一篇的读后感 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道就不是老子所说的“常道”,能用语言陈述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常名”。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道与名都不是用语言文字能描述出来的,它们只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常道、常名、的常是看不到的,想要观察到它们的奥妙,就要学会怎样体会无的状态。“无”是无形无相无声的,是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种状态,是天地的开始;“有”是表示事物具体的产生,是能看到的物质的产生,是万物的母亲。“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是一种无形,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感受,是一种状态。“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有”是一种有形,是一种状态,万物产生的具体形象。它们是宇宙产生的先后两个阶段,两个过程。有和无同出一个根源,都来自于宇宙,这两种状态,同出一门而又不同的叫法,都很幽深幽远很神秘,从哲学角度讲就是指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是不生不灭的大道本源,是指能量层面的东西,个别是指物质方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3534面的,是能量显相的能看到的物质的层面,是可生灭的。老子所讲的道与儒家的道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孔孟之道,仁义之道。也不是指天道、地道、人道,它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它是无名的,它是统领宇宙万物之门。

《道德经》里 心知其空而为之 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放下执着心释然

《道德经》中讲的‘’和其光,同其尘‘’是什么意思? 和其光,同其尘,出自《道德经》第56章玄德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其光,同其尘。和其光,在此可解释为以道以德以善的意识混合一体,这样才能使得心灵光明。和其光是顺应自然与道相合用道来充实心灵!同其尘,在此解释为我在红尘中修行不别具一格,会跟大家一样吃很多的苦和累!而我的精神在道中!只是不显示自己的德而己。同其尘,也说明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精神在众人中修炼身心,以众人作为资本来治自心。的意思!

道德经里的心随意动意由心生后面一句是什么 道德经里没有“心随意动,意由心生”这一句话。您说得这一句话,其实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概括和解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