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脉小而数 黄帝内经白话文:平人气象论

2020-10-12知识3

人有多少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浮脉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举之不足,重按有余。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指,重按乃有力。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迟脉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二至一至,又迟也。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寒证(虚寒或积冷)。迟寒属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寒虚。例外:热证脉迟,多与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等脑病并发,需细诊。数脉一息脉来超过五次。诊象枢要曰:一息六至,过平脉二至也。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阳盛、外邪寒热、烦躁、烦渴、痰热、便血、痈疡。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盛的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虚脉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

脉小而数 黄帝内经白话文:平人气象论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玉版第三十六》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下卷 灵枢篇 玉版第三十六【本章要点】一、说明针的重要作用。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脉小而数 黄帝内经白话文:平人气象论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得说是熟能生巧。一般的中医号得也不准的。脉象代表什么好懂,但是分辨脉象可是技术活,没个二三十年,成千上万例脉是摸不出来的。我做学生的时候有老师说过,有位老中医叫王扶之的,摸脉都能摸出孕妇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来,那才叫神奇,令人心向往之。不过脉虽然难学,但是我可以把脉象所代表的症状给大家列出来,闲暇时可以给自己摸摸,权当自娱。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就是切脉,历来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采用寸口是因为寸口有手太阳肺经脉和足太阴脾经相交,肺朝百脉,五脏六腑的经脉都需要汇集到肺,脾胃又是脏腑气血之源,因此全身气血的运行情况都可以从寸口反映出来。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具体看图。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为六脉…是不是想起段誉的六脉神剑来了?不挨着啊。现代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是左:寸心关肝尺肾,右:寸肺关脾胃尺肾。切脉的时候,应该让患者取坐位或躺位,跟测量血压一样,手臂与心脏持平,手腕放直,手掌朝上,成人切脉应该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三指成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脉体。放指的疏密应与患者身高相符,身材高大就放疏些,身材矮小则放密一点。小孩子的话手腕短,。

脉小而数 黄帝内经白话文:平人气象论

《伤寒杂病论》第一篇《平脉论》。求高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 译文:老师说:伏气的疾病,可以推理判断,这个月内,可能发生伏气病。假使以往有邪气内伏,应当注意脉象的变化。如果脉象微弱,当伴有喉中疼痛,似乎受伤一样,但不同于喉痹症。病人说确实咽中痛,虽然如此,此刻又要腹泻。问:人在恐惧惊怕的时候,脉的形态怎样呢?老师答:脉形好像用手指按丝线,纤细而连贯,同时,病人的面部失色而显苍白。问:《难经》上说:脉象有三菽重、六菽重的,这是什么意思?师答:诊察疾病,医者以手按脉的时候,轻按下去如三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肺脉,如六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心脉,进而如九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脾脉,重按如十二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肝脉,按之至骨而切得的为肾脉。假使患腹泻,寸关尺三部的脉象都按不到,然而尺部脉间或轻微一见,随着呼吸再动而应指外鼓的,这是肾气尚未竭绝;如果出现损脉的话,那就难以治疗。原文:《平脉论》作者:张仲景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问曰:《经》说脉有三菽、。

中医的“把脉”是什么原理? 想知道把脉的原理,先要去学会它,都能露一手,然后才能指出他的毛病。自学中医者该如何学习诊脉 今…

黄帝内经白话文:平人气象论 导读: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

#健康#中医#养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