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与转录调节蛋白结合的dna位点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调控中起怎样的作用?

2020-10-12知识10

arac家族转录调节蛋白有多少种 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分为二种,一种是非特异性转录因子,它们非选择性地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如大麦(Hordeum vulgare)中的HvCBF2(C-repeat/DRE binding factor 2)(Xue et al.,2003).还有一种称为特异型转录因子,它们能够选择性调控某种或某些基因的转录表达.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转录调控区(activation domain)、寡聚化位点(oligomerization site)以及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等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决定转录因子的功能和特性(Liu et al.,1999).DNA结合区带共性的结构主要有:1)HTH 和 HLH 结构:由两段α-螺旋夹一段β-折叠构成,α-螺旋与β-折叠之间通过β-转角或成环连接,即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和螺旋-环-螺旋结构.2)锌指结构:多见于 TFIII A 和类固醇激素受体中,由一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构成.每四个半光氨酸残基或组氨酸残基螯合一分子 Zn2+,其余约 12-13 个残基则呈指样突出,刚好能嵌入 DNA 双螺旋的大沟中而与之相结合.3)亮氨酸拉链结构:多见于真核生物 DNA 结合蛋白的 C 端,与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由两段α-螺旋平行排列。

与转录调节蛋白结合的dna位点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调控中起怎样的作用?

什么是操纵子?启动子,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在酶的诱导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 乳糖操纵子酶诱导合成的调节过程:1、乳糖操纵子由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三个结构基因LACZ、LACY、LACA组成。2、调节基因lacI组成型表达,编码阻遏蛋白,既有与操纵基因lacO结合的位点也有与诱导物结合的位点。3、当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结合时可改变阻遏蛋白的构象,使其无法与lacO结合。阻遏蛋白具有阻止转录和识别小分子诱导物的双重性,因此它的活性状态直接决定启动基因是开启或关闭。4、当缺乏乳糖时阻遏蛋白以活性状态结合在lacO上,这就影响了RNA聚合酶与lacP的结合并阻碍RNA聚合酶通过lacO,这样结构基因就无法转录;当乳糖存在时,因作为诱导物的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改变了它的构象,成为失活构象而脱离lacO,于是RNA聚合酶就可以与启动基因结合并开始转录。5、乳糖操纵子:操纵子是指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操纵子可受调节基因控制。乳糖操纵子是三种乳糖分解酶的控制单位。6、阻遏过程:当诱导物存在的情况下,调节基因产生的活性阻遏蛋白与操纵子结合,操纵基因被关闭,操纵子不转录。7、诱导过程:当诱导物存在的情况下,调控基因产生的活性阻遏蛋白与诱导物结合,阻遏蛋白构象改变,失去与操纵。

与转录调节蛋白结合的dna位点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调控中起怎样的作用?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有哪些 1、转录起始水平2113。这一环节是调控的最主要5261环节,由对基因转录4102活性的调控来完成1653,包括基因的空间结构、折叠状态、DNA上的调控序列、与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等。a.活化染色质:在真核生物体内,RNApol与启动子的结合受染色质结构的限制,需通过染色质重塑来活化转录。常态下,组蛋白可使DNA链形成核小体结构而抑制其转录,转录因子若与转录区结合则基因具有转录活性。因而基础水平的转录是限制性的,核小体的解散时必要前提,组蛋白与转录因子之间的竞争结果可以决定是否转录。组蛋白的抑制能力可因其乙酰化而降低。另外,由于端粒位置效应或中心粒的缘故,抑或是收到一些蛋白的调控,真核生物细胞可能出现10%的异染色质,异染色质空间上压缩紧密,不利于转录。b.活化基因:真核生物编码蛋白的基因含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元件(启动子: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识别、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增强子: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元件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转录激活因子与增强子元件相互作用,再通过与结合在启动子元件上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激活转录。两种元件以相同的机制作用于转录。真核生物RNApol对启动。

与转录调节蛋白结合的dna位点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调控中起怎样的作用?

#科普#蛋白质结构#操纵子#启动子#蛋白质合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