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居上不宽 人而不仁 孔子:宽则得众。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

2020-10-12知识6

如何理解“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篇》,原文是,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本章的译文是这样的,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能发自内心的尊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人这种现象还有什么值得我去看的呢?“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几句的理解没有太大异议,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注释的“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意思就是作为统治者要能以仁待人,要能爱民如子,所以要以宽厚待人为根本。礼仪的根本是发自内心的尊敬,面对丧事的根本是内心的悲泣。对于“吾何以观之哉?一句,朱熹的注释是“既无其本,则以何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根本,可以用什么来判定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以及为人处事的得失呢?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来判定得失的,而是说失其根本的人,我们在其身上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也就没有必要去过多的接触、观察。这几句话之所以放在本篇的最后一章,主要是指出对于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现状,无力改变时,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修养和学习中,只有通过自己的改变,才能逐步带动社会的转变,也就是君子必须要做到的“先行。

孔子说什么是礼,礼是用来统治国家的? 礼简单说就是尊重。下力于田的男人担当维护家庭生活的责任,就应该受到家庭成员的尊重。妇女操持家务也应该受到家庭成员的尊重。而担当责任少的家庭成员尊重度就降低。这就是礼遇。礼遇能够维护并促进家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广到社会、国家,当这个社会、国家礼遇英雄的时候,这个社会、国家就会人人去争当英雄。礼不是用来统治国家的。礼是用来促进社会与国家发展的。

董仲舒《春秋繁露》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坐在上级的位置,待人不宽厚;执行礼制,不庄重认真 居上是待人,为礼是讲规范。居上能“宽”,为礼能“敬”,是“仁”的本质,体现了。

论语八佾第三帮忙翻译一下啊。谢谢了。 一、译文2113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5261在自己的4102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1653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

#论语#林放#泰山#儒家#孔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