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公元前343年,齐国与魏国大战于马陵,魏国至此被削弱,原本势均力敌的各方大国逐渐出现了不一样的发展,齐国与秦国崛起成为了两大强国而得以东西对峙。而其他各国也将周天子踢开,小国不断被兼并,而大国彼此相接壤,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都成为了当时秦国与齐国争取联盟的对象,逐渐出现联秦抗齐或者联齐抗秦两派,而合纵连横就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重要策略。合纵连横其实有三层含义。其一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的,这个角度是最直观的。在地域上,韩国、赵国、魏国为主,往北链接燕国,往南连接楚国,东连齐国,西连秦国,这样一来,南北相连是为“纵”,东西相连是为“横”。但是现实世界并非是按照地理位置设定好的,相反,在各国实力的对比以及发展过程中都可以看到策略上的合纵连横的不同之处。“合纵”从策略上来讲是“合众弱以攻一强”,也就是集合多个弱国国家的力量,结成联盟进而共同抵抗强国,也就是阻止强国进行兼并。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就曾经发起过合纵抗秦的战略,当时魏国联合赵国、韩国、燕国与楚国一同“五国伐秦”。而“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实际上就是强国强迫弱国来帮它兼并其他弱国的策略。公元前322年魏国启用张仪为相,当时他发起的。
什么是“合纵”与“连横”? 战国初期,魏国很强大,曾强占了秦、楚、郑、宋等国的土地。至魏惠王时,秦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日益强盛。魏惠王即对秦取守势,转而向东,全力经营中原 地区。公元前354年,。
春秋战国时,合纵连横指的是什么? 合纵连横(2113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5261,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4102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1653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
合纵连横的典故 tyu
“合纵连横”的典故有哪些?
什么是“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