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作为今年法学新生,想在暑假读一些法学书,求推荐 ? 我想读些法学书,以更好的适应开学法学教学,加强对法学的理解
黄河入海口? ①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三道。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经》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冲积扇的南缘,向东经过雄县、霸县一线,到今天天津市区附近入海;《禹贡》大河下游在今深县与《山经》大河别流,穿过今河北平原中部,于青县以东入海;《汉志》大河则离开了太行山东麓,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东北至黄骅县境入海。上述三河道在战国中期以前,或互为主次,或同时存在,但以流经《汉志》大河为常见。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据《汉志》、《水经注》记载,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水道达10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② 公元前 4世纪~公元初年(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2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1汉里相当现今。
介绍下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
“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土体液化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3533现象是指地震引起的振动使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应力减小,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现象。液化现象分类:1、微观液化(micro liquefaction)。通常是指在试验室利用动三轴、动单剪或动扭剪仪来模拟土体中一个初始状态已知的单元体在受循环荷载作用后所产生的液化现象。2、宏观液化(macro liquefaction)。通常是指在工程场地发生的宏观液化破坏现象,如液化引起地基的喷砂冒水、地面下沉、侧向位移、建筑物倾斜或倾倒、地中构筑物上浮、震后土坡的滞后滑动等。3、渗流液化(seepage liquefaction)。泛指所有由于渗流作用而引起的土液化现象。发生渗流液化之处水力梯度达到临界水力梯度,土体的有效应力为零,符合液化的物态转变条件。渗流液化有些与地震无关,有些则与地震有关,前者如岸边、坝下游或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流砂现象,后者如地震引起的地表喷砂冒水(砂沸)以及土坡的滞后滑动。扩展资料: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也。
夏商周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为什么海平面没有上升? 这道题不是科学家经常解释话题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平均气温不断的升高,冰山逐渐融化,水位不断上升,这是大自然的变化,科学家早在若干年前就早己预测到的事,否则某岛国千方百计侵犯我国谋求晒身之地呢?水位的不断上升,岛国的地域面就会越来越小,一碰上海啸,台风很是危机四伏。普通老百姓也有感觉,现在冬天没有过去冷,我们小时能在冰上一齐玩,冰很结实,现在就不行了,以前没自来水,冬天到河里淘米洗菜,都得拿大锤砸,很费劲的才砸出个洞来,现在基本满河结冻都少了,有也是薄得很,当然要看在哪个省份,我们是江苏苏中地区的,我国的北方的冬天还是冷的。总之海平面增高应是冰山融化造成的。夏商周的记载也可能是曲部地区,哪有现在的科学发达,单说交通问题,南极到北极,没相当科学的测量仪,未必就准确,也只能大体估计,也到不了哪种地方,而气候变化极大,不是现代破冰船,直升机,古代没有这种设备的,大概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