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光谱能打氢元素

2020-10-12知识14

氢原子光谱的光谱线公式 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J.巴耳末首先把上述光谱用经验公式:λ=Bn2/(n2-22)(n=3,4,5,·)表示出来,式中B为一常数。这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当n→时,λ→B,为这个线系的极限,这时邻近二谱线的波长之差趋于零。1890年J.里德伯把巴耳末公式简化为:1/λ=RH(1/22-1/n2)(n=3,4,5,·)式中RH称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其值为(1.096775854±0.000000083)×107m-1。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用类似的公式表示。波长的倒数称波数,单位是m-1,氢原子光谱的各谱线系的波数可用一个普遍公式表示:σ=RH(1/m2-1/n2)对于一个已知线系,m为一定值,而n为比m大的一系列整数。此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氢原子光谱现已命名的六个线系如下:莱曼系 m=1,n=2,3,4,·紫外区 巴耳末系 m=2,n=3,4,5,·可见光区 帕邢系 m=3,n=4,5,6,·红外区 布拉开系 m=4,n=5,6,7,·近红外区 芬德系 m=5,n=6,7,8,·远红外区 汉弗莱系 m=6,n=7,8,9,·远红外区 广义巴耳末公式中,若令T(m)=RH/m2,T(n)=RH/n2,为光谱项,则该式可写成σ=T(m)-T(n)。氢原子任一光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的规律称为并合原则,又称里兹组合原则。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类氢原子(如He+,Li2+。

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光谱能打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和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的光谱线 某一次跃迁成为既定事实时,结果是确定的.一个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外界不提供能量的话,只能从高能级依次跃迁至低能级,这些能级不会有重复;例如LZ所说的n:4→3,3→2,2→1.而大量氢原子中的电子本身可以在不同的能级.

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光谱能打氢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析】氢光谱是最简单的光谱,A错误;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遇到了困难,C错误;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没有确定的半径,D错误。故选B。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能量的传递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个一个的能量单位传递的。

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光谱能打氢元素

波尔理论是否可以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为什么老师说不可以啊. 不可以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光谱的每条谱线是连续的,因为波尔的行星模型认为同层的能量相同,但原子光谱的每一条谱线实际上是由两条或多条靠得很近的谱线组成的,也就是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这边与波尔理论不相符,波尔理论无法解释.随科技发展,薛定谔提出了波函数,完美的解释了电子的运动状态,即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由主量子数(决定电子层)、角量子数(决定电子亚层)、磁量子数(决定亚层中某简并轨道)、自旋量子数(决定自旋状态),前三者都可决定能量,也就是说,同层中有不同轨道,能量也不同,而且研究发现,不同层轨道还有能级交错的现象,电子的运动状态便极其复杂,从而反映到光谱上,就是复杂的精细结构.

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由于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而氢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的能级En=1n2E1,故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即是分立的,故C正确.当氢原子从较高轨道跃第n能级迁到较低轨道第m能级时,发射的光子的能量为E=En-Em=1n2E1 ?1m2E1=m2?n2n2m2E1=hγ,显然n、m的取值不同,发射光子的频率就不同故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力差有关故D错误.由于氢原子发射的光子的能量:E=En-Em=1n2E1 ?1m2E1=m2?n2n2m2E1,所以发射的光子的能量值E是不连续的,只能是一些特殊频率的谱线,故A错误B正确.故选B、C.

氢原子的光谱用什么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 A、玻尔原子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不能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故A错误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少16个中子,发生α衰变是放出42He,发生β衰变是放出电子0-1e,设发生了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

关于氢原子光谱的几个问题.(答的好了我多给分啊)1)光源位置不同,是否得到不同的谱图?是否影响波长测量的准确度?2)测量中对入射狭缝宽度有何要求?狭缝的宽度是否要相同?3)谱线计算值具有唯一的波长,但实测谱线有一定宽度,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氢光谱巴尔末线系的极限波长是多少?最好答出来为什么!

为什么氢元素的光谱线比其他元素多?氢原子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四条谱线,其中在靛紫色区内的一条是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氢原子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氢原子的能级如图。

#电子#电子能级#光谱#能级#能级跃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