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学》 第6、7段的多音字注音.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020-10-12知识75

请帮我翻译一下,谢谢 你好,翻译如下:《诗经》说:“哎啊,前代君王叫人难忘!后世的君子既推重他的贤德,热爱创立基业的前代亲人,小人也享受到他遗留下来的安乐,获得了他所留给的利益,因此前代贤王永远不会被忘记。如有帮助,建议采纳,谢谢!

《大学》 第6、7段的多音字注音.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后世君子,尊前代贤2113王5261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4102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1653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出自春秋末期曾子《大学》,原文节选:《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译文:《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扩展资料作品出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思想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类似的概念的出现及精确概念的出现历史并不久远,但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随着阶级统治的出现。

《大学》 第6、7段的多音字注音.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全篇 大学2113之道,在明明德,在5261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4102定,定而后能1653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

《大学》 第6、7段的多音字注音.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这个字的读音? 首先,在金文里,已有“亲”字和“新”字,貌似不应该存在假借或通假.再者,结合前后文的“贤其贤”、“乐其乐”、“利其利”来看,说的都是对外部环境和事物的态度,觉得此处理解为“亲”的本意更合适.后人注.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这句话的白话译文?译文: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此句出自孔子弟子曾参所著《大学》,原句:《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作者在句中使用了相同的语法,先后有两个贤,亲,乐,利。其主要区别是前一个字是作动词,后一个字作名词。了解了这一特点就好解了,君子推崇前王所推崇的贤德,亲近前王所亲近的人,小人(指百姓)享受前王所创造的安乐,享受前王所遗留的利益。因此,虽然前王虽然已逝去,但人们却永远不会忘记他。这是一句称赞前面统治者所施仁政的话,换作今天,能让你不能忘记的,给你带来根本性变革的人是谁呢?我只知道肯定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 《诗》云!前王不忘四书五经之《大学》第三章,此以没世不忘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于戏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这句话的白话译文? 译文:这是因为君主2113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5261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4102一般平民百姓也1653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出自:《礼记·大学》第四章。作者:曾参。原文:《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扩展资料:1、译文《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的出处

《大学》 第6、7段的多音字注音. 1、于戏:(wuhu):叹词.2、大甲:即太甲,大读作tai.3、俊:通“峻”,读音同.4、于(乌)缉熙敬止中的于,(wu),叹词.

#君子#读书#大学#文化#乐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