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读种树郭橐驼传有感 庄子的天道最后两段

2020-10-12知识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2113,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5261第五章。意思是:天4102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1653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编辑本段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传说中的河上公(有人以为是汉文帝时人)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句注仿此。其意是说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王弼注:“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

读种树郭橐驼传有感 庄子的天道最后两段

分析《秋水》的思想内容

读种树郭橐驼传有感 庄子的天道最后两段

庄子的一生做过哪些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

读种树郭橐驼传有感 庄子的天道最后两段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是让我们不要学习吗? 庄子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全段文字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伦。我们国家自古有劝学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名人名言,鼓励劝诫人们奋发努力,刻苦学习,但庄子为什么会有此语呢?难道庄子让人们无所事事,“放大尾巴羊”吗?当然不是,庄子不反对学习,只是告诫人们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提倡“素质教育”,反对没明没夜的“连轴转”,不能为了学习把身体搞坏了。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追求“无为而治”,一切顺应天道,鼓励人们享受生活,无欲无念,既不能做坏事,也不去做好事。反对迷恋“功名”,类似“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之类行为肯定不入他的“法眼”。庄子的主张不一定全对。

#庄子#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