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知道中国草书为何有人说是最高境界吗? 肚疼帖笔法

2020-10-11知识16

为什么草书不见横? 很高兴和您分享这个话题。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首先,“草书不见横”这句话的出处我还真不知道,但在书论中见过这样的提法。我的理解是,草书尤其是大草书是抒发性情的最高境界,挥运之时,讲究的是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体现出“尽情”的意境。从艺术构成上看,这在章法上就要求浑然一体,上下前后左右贯通,在行气上讲究一脉相承,衔接有序,浑然一体。如果在草书中出现了明显的横画,特别是主笔的横画,势必会造成行气被“截断”的感觉,如果横多了,通篇就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影响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草书中对笔画的表现有收有放,竖线放的很开,横线就要收着写,这才有矛盾的统一,主次分明。凡事都有个度,草书中的横画也绝不尽然“不见”,在某些书家的经典作品中,有时把横画还放的很开,但处理得恰到好处,放而不死,反倒有奇效。比如宋代书家黄庭坚的大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横画展放随处可见,但没有一个横画是平直僵硬的,视觉效果很受用。再有,清代书家王铎的草书中也有很多横向展放的笔画,处理的也很微妙。总之,艺术上没有绝对的原则,因人因意因境而宜。习者自当学会总结,活学活用罢了。仅供参考。

你知道中国草书为何有人说是最高境界吗? 肚疼帖笔法

谁知道 肚疼帖 写的什么? 应该是肚痛帖吧,唐(618—907年)张旭书。高41厘米,宽34厘米。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你知道中国草书为何有人说是最高境界吗? 肚疼帖笔法

草书学谁比较好? 我的建议是学王羲之的《十七帖》!当然,你可以先学习王羲之的《草诀歌》,或是于右任的也可以,学习《草诀歌》是为了熟悉草法,没有对草法的了解,学习任何草书法贴都感觉基础不牢。王羲之的《十七帖》或许不是最高的草书,可是,它确实是最规范,最有功力的草书!所以学习了王羲之《十七帖》的草书技法后,你再学其他的草书,你会感到很轻松。当然,如果你只学会了皮毛是不会轻松的!一定是学会一些实质的技法后才能轻松。学习王羲之的《十七帖》绝不轻松,任何认为轻松的人都是没有学成王羲之草书本质的人,一定要反反复复地练,临摹!

你知道中国草书为何有人说是最高境界吗? 肚疼帖笔法

唐朝被称为草书发展的峰巅,代表作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 谢谢。说起中国的书法艺术,我认为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秦朝为了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命李斯将象形文字编创为小篆,作为国家与社会通用的文字。二。魏晋时期钟繇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了楷书,(力命表)紧随其后出现书圣父子二王,将文字书法又一次的发扬光大。三。第三阶段就大唐盛世,唐代的书法家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楷书界有颜,柳,欧,褚,虞等诸多大家。草书界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中国文化走向的高潮的时期是唐朝和宋朝,唐代社会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繁荣开放的朝代,赢得世界各个国家的前来取经。这样融汇了中西文化的贯通,更使唐代的文艺青年层出不穷。唐诗,书法,绘画,文赋,歌曲,都达到了最高峰。书法除了楷书,还包括行,隶,篆,草。草书当首推张旭,怀素,孙过庭这三位大家。张旭草书的代表作,(肚痛贴)其特点是狂放大胆,沉稳遒迈,时而细笔如丝,连绵直下,气势连贯,浑若天成。在粗与细,轻与重,虚与实,断与连,疏与密,开与合,狂与正之间往复。表现出和谐一致,气韵生动,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无拘无束的高雅艺术魅力。僧人怀素的代表作(圣母贴),其艺术特点是,圆浑古茂,多带章草,遒劲圆转,温润古健,较之(自叙贴。

#兰亭集序#作品书法#王羲之书法#王羲之#张旭草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