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尼氏体he染色什么颜色 神经元胞质的特征性结构有哪些?简述其光电镜结构特征与功能。

2020-10-11知识21

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red neuron):急性缺血、缺氧,急性中毒或感染可引起神经元的死亡,表现为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变形,胞浆尼氏小体(Nissl body)消失,HE染色胞浆呈深伊红色,称为红色神经元(red neuron)。如细胞坏死后的酶性分解过程继续发展,则可导致细胞核溶解消失,残留细胞的轮廓或痕迹称为鬼影细胞(ghost cell)。由缺血引起的红色神经元最常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蒲肯野(Purkinje)细胞。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simple neuronal atrophy):神经元慢性渐进性变性以至死亡的过程称为单纯性神经元 萎缩。又称神经元的慢性病变。病变特点表现为神经元胞体缩小,核固缩而无明显的尼氏小体溶解,一般 不伴炎症反应。晚期可伴明显胶质细胞增生。3.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为一种可逆性变性,常由病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及神经 元与轴突断离等因素所致。病变表现为神经元肿胀、变圆、核偏位,胞浆中央的尼氏小体崩解,进而溶解 消失,或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余,胞浆着色浅而呈苍白均质状。4.神经元胞质内包含体形成(intrancyto-plasmic inclusion):神经元胞质内包含体形成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 和变性疾病等,其。

尼氏体he染色什么颜色 神经元胞质的特征性结构有哪些?简述其光电镜结构特征与功能。

在he染色切片中树突的起始部和轴丘有何不同 轴丘是轴突的起始部,在HE染色切片中光景下观察其与树突的起始部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处无尼氏体。尼氏体尼氏体为嗜碱性物质,又称嗜染质,光镜下呈斑块状或细粒状散在均匀分布。在一些大型的运动神经元,尼氏体大而多,宛如虎皮花纹,又称“虎斑”。电镜下,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分布在人体中的分布: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形状光镜下,尼氏体为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分布均匀并延续到树突内。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多聚核糖体构成。不同部位形状有所不同:有些位于大神经元,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呈粗大的斑块状,即虎斑状;有些位于小神经元,如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则呈细颗粒状。轴丘轴突通常自胞体发出,但也有从主树突干的基部发出。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axon hillock),光镜下此区无尼氏体,染色淡较淡。注意看这张图,轴突起始部即为轴丘,此处是没有被染成紫色的嗜碱性颗粒的,即没有尼氏体。

尼氏体he染色什么颜色 神经元胞质的特征性结构有哪些?简述其光电镜结构特征与功能。

尼氏体光镜和电镜结构 尼氏体为嗜碱2113性物质,又称嗜染5261质,光镜下呈斑块状或细粒状散在均匀分4102布。在一些大型的1653运动神经元,尼氏体大而多,宛如虎皮花纹,又称“虎斑”。电镜下,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he染色什么颜色 神经元胞质的特征性结构有哪些?简述其光电镜结构特征与功能。

如何区分轴突和树突 求简单易懂 神经元的突起是神经元胞体的延伸部分,由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 同,可分为树突和轴突(1)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呈放射状。胞体起始部分较粗,经反复分支而变细,形如树枝状。树突的结构与脑体相似,胞质内含有尼氏体,线粒体和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等,但无高尔基复合体。在特殊银染标本上,树突表面可见许多棘状突起,长约0.5~1.0μm,粗约0.5~2.0μm,称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部位。一般电镜下,树突棘内含有数个扁平的囊泡称棘器。树突的分支和树突棘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细胞体的功能。(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胞体发出轴突的细胞 质部位多呈贺锥形,称轴丘,其中没有尼氏体,主要有神经原纤维分布。轴突自胞体伸出后,开始的一段,称为起始段,长约 15~25μm,通常较树突细,粗细均一,表面光滑,分支较少,无髓鞘包卷。离开胞体一定距离后,有髓鞘包卷,即为有髓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多呈纤细分支称轴突终未,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接触。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胞质称 轴质或轴浆。轴质内有许多与轴突长袖平行的神经原纤维和细长的线粒体,但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因此,轴突内不能合成蛋白质。

HE染色的透明软骨切片上看不到纤维的原因是( )A.软骨组织不含纤维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很少 D.纤维稀

#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细胞#细胞核#巨噬细胞#胶原纤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