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命若琴弦老瞎子 如何评论史铁生?

2020-10-11知识16

命若琴弦的中心思想和赏析

命若琴弦老瞎子 如何评论史铁生?

谁能给我《命若琴弦》赏析? 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小评史铁生《命若琴弦》本帖转自北大中文论坛,网友发表一个作家,首先他是人,一个完整的人,哪怕有身体的缺陷.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是阅读他本人.我再没见过第二个如此将自己融于作品的人.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精神洗礼;而阅读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史铁生,让我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他的理想世界.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因为身残,他…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读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我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

命若琴弦老瞎子 如何评论史铁生?

“命若琴弦”在老瞎子和小瞎子身上如何体现的? 老瞎子和小瞎子是靠着对光明的向往的信念活下去的,他们的命就如那一根根琴弦.

命若琴弦老瞎子 如何评论史铁生?

命若琴弦赏析 小说结尾处老瞎子为什么要告诉徒弟说他记错了师父的的遗言? 答:因为老人要将希望传给少年,所以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他,给他以战胜困难、继续生存、看到光明的希望.

中国当代文学有哪些好的小说? 老师说现在的现实比小说更精彩,所以中国没什么小说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是指在文学史方面有一定地位的…

《我与地坛〉全文梗概与佳句理解 课文节选自史铁生的散2113文《5261我与地坛》,是文章的一、4102二两部分,从内容上看1653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心中永远的地坛。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礼拜日》《舞台效果》等。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

命若琴弦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扩展资料:《命若琴弦》这本书最后仍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由盲人联想到自身,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会有缺陷,只有将自己的心摆正,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坦然接受经历的一切,才能让自己慢慢成长起来,将苦涩尝遍,便会自然回甘。所谓命若琴弦,命,就在琴弦上,只有真正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打开琴盒,得到药方。目的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行,有了目标,才有了与命运抗衡的力气。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眼疾是他们一生的缺陷,因为有了缺陷,才会被命运捉弄。小瞎子心爱的姑娘嫁人了,万分沮丧,这种沮丧。

如果你是《命若琴弦》里的老瞎子,在你明白所谓的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之后,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之前一段时间一直对人生的意义充满惶惑,看了一些书籍,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比较悲观(或者说比较客观,自己…

#文学#读书#合欢树#我与地坛#小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