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听其言而信其行的性的意思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说明在选拔人才上注意什么

2020-10-11知识12

如何理解,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语出《论语·里仁》,言约意丰,含义警策,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君子的言要讷,君子的行要敏。讷言并不是内心的迟钝木讷,而在于由思想深沉形成的一种浑厚含蓄。聪敏也不是先天的生而知之,而是在于后天勤敏的思索寻求。讷言以寡失。《鬼谷子·本经符》说到“言多必有数短之处。以及《朱子家训》中的“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都表明言多必失,动辄得咎。《诗·大雅·抑》中亦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的斑点可以磨掉,而说出口的错误无法挽回,讷言慎言,极其重要。讷言之人,必定拥有极其强大的定力,心中对事对人亦是清明如镜,遇事必在心中思量再三,分析利害,出口之语也会考虑前因后果,因此得而减少患失。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做到“大辩若讷”,守静慎言,自然寡失。讷言可守拙。讷言敏行之人,即便有时不如他人光芒刺眼,但却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难以磨灭。李靖是唐朝名将,并非能言善辩之人,史书称李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但他精通兵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经常向他讨教兵法。再看梁武帝时的名将冯道根,为人谨厚木讷,在战场上能攻能守,屡立奇功。

听其言而信其行的性的意思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说明在选拔人才上注意什么

听其言而信其行,“信”的意思? 意思: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公冶长》。原文节选:1、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2、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译文: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

听其言而信其行的性的意思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说明在选拔人才上注意什么

论语两则中听其言而信其行的信是什么意思? 相信 11111

听其言而信其行的性的意思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说明在选拔人才上注意什么

“巧言令色,鲜矣仁”该怎么正确理解,对生活做事有什么启发? 这句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花言巧语的,没几个是好人。这真是诛心之言。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人,花言巧语,口吐莲花,死人也能被他说活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说人话不办人事。你帮他,万水千山,他帮你,一毛不拔。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对这样的人,该拒绝就拒绝,该揭露也要毫不留情,不必怕得罪他。

听其言而信其行的信是什么意思 这个信,在这里是相信、信任的意思 全文是: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大概意思。

子日:“始吾于人也的下一句是什么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见《论语?公冶长》。始:起初。今:现在。这几句大意是:起初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

如何理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何为大,大无外,小无内,道大。如,天地宇宙,雷声大,有名有声都在道之内。天地宇宙内发出的声音,在银河系某个星球上,能听到吗?听不到就是希声。何为大象,宇宙,宇宙外无边大。小小的地球不过闪闪红星。在宇宙外星上,地上的山川树木房柚人等,是看不到形状的。也听不到地球上的声音的。看不到边的道最大。修炼到此状态,和光明混为一体,只有无的觉。没了视觉,听觉,臭觉和呼吸心跳,无我无它的状态,感觉全无了。就是大音希声,大象小象无形。没有修炼到这个状态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说明在选拔人才上注意什么 晋朝的傅玄说:“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领导者用人也应遵循这句话。有的员工总是夸夸其谈,却没有真才实学,领导者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蒙蔽,所以,识人。

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集中国商周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经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又被誉为“圣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诞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即西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怀着无限崇拜的心情,我们一家人专程奔赴北京、山东曲阜拜谒孔庙。他是圣人,是先师,是帝王统治的大旗,也是读书人膜拜的偶像。他在离乱的时代颠沛流离,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经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15岁立志于学,在贫苦的生活中好学上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刻苦虚心求学,终成为一代大家。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孔子倡导“仁”,“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孔子眼里,“仁”是个人修养,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更是统治者的责任。“礼”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孔子认为“仁”要靠“礼”来实现,“克己复礼为仁”,用礼让来加强道德。

#国学#孔子#儒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