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康德的审美观念及其艺术本质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他对自然对人的美德追求,也正是这两种追求让他懂得欣赏感受美,进而提出自己伟大的审美观念。审美在其本源处,同人的生命处境和灵魂归宿息息相关,它超越了生理欲望、知性活动和功利目的,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审美以直观感悟和生命体验的方式,对蕴含于艺术和人生之中的诗性的存在,作出一种揭示,使一种人生诗性的存在向我们显露出来,从而让我们领悟这一人生的奥秘。当我们用这两重理念来理解康德的审美观念,去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就会发现康德的伟大之处,那就是审美也是有思想有深度的。除此之外,康德还说到了审美的必要条件,即一定的鉴赏力。高尚的鉴赏力要凭借不带任何的厉害关系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和表现方法的判断力。也就是说鉴赏没有具体的目的,只是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时的一种感知,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感。如果说古典美学是的方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
为什么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是沟通真与美的桥梁 康德认为判断力,特别是审美判断力能成为联结知识与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桥梁。首先,康德将判断力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普遍规律和范畴用于个别事物的决定判断力,第二种是反省判断力。决定判断力具有构成性,而反省判断力则具有调节性功能,即调节人类心灵的诸种能力。它不提供概念,也不追求道德的完善,而只与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连。它是情感判断,即康德所说的审美判断。当对象的形式引起了主体想象力与知性自由运动,并达到互相契合时,主体这时将体验到审美的愉快。
评康德审美的四原则!急!好答案我追50分!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结构性描述简单说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的品质”所充满。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在结构却是相当复杂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起码可以做出这样的区分,一种是“表层的审美化”,这是大众身体与日常物性生活的“表面美化”(后来还有文化工业来推波助澜)。如果单就“物性”的一面而言,在后现代文化的视野里,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时空中,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审美消费物。从时装、美容的“身体包装”到工业设计、工艺品和装饰品的“外在成品”,从室内装璜、城市建筑、都市规划的“空间结构”到包装、陈列和编辑图像的“视觉表象”,都体现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关怀。同时,不仅仅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其周遭环境都得到了根本改观,而且,就连人自身,只能属于每个自己的“身体”,也难逃大众化审美设计的捕捉。在当代社会里面,从美发、美容、美甲再到美体,皆为直接面对身体的审美改造。当设计的对象转向主体的时候,就不只包括对人的外观的物性设计,而且还包括对“灵魂、心智的时尚设计”。这也便是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所描述的人们不只。
康德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 康德四个审美契机康德的审美契机首先是在质的方面,神美的判断是与一切利害关系无关的,他认为的美不等着,也不等于真是和伦理没有关系的。审美不等于简单的快感,而是高于这种快感。在审美判断的量上面,康德认为美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却没有受到客观利害的影响。所以康德认为的审美判断是依客观而来,却与客观无关。由于康德在审美中最和质的认识,所以他认为审美判断中所包含的关系,即是审美是一个无目的性的含目的性过程。美即是在对客观事物没有任何目的要求下的暗含目的性的一种形式。审美的方式表现为“含目的性的形式”与我们主观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处在合谐状态中,并且这种合谐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可称之为共通感。
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不够通俗,那说明你没有真正了解。康德的学说就是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讲的…
如何理解康德说的“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判断力批判的内容简介 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在“美的分析”中,从质(肯定、否定等)、量(普通、个别等)、关系(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