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回天治理:疫情防控背景下一个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多维思考与碰撞

2020-07-21新闻9

回天治理:疫情防控背景下一个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多维思考与碰撞

7月18日,回天治理论坛第五期——“回天有我 战疫同心”在回天地区龙泽园街道举行,持续落实“回天治理论坛回天办”的理念。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牵头,与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回天有我社会服务联合创新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回天治理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办。

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社区、社会组织的领导、专家以及一线社区防疫实践者齐聚一堂,本着更好总结防疫经验和治理实践,深化丰富“回天有我”的共同目的,探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共创健康美丽家园、和谐活力社区。与此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共分为2个阶段,共有10位发言嘉宾、4位评议嘉宾,国外嘉宾通过视频连线,街道、社区以及相关部门、高校人员采用腾讯会议方式观看。论坛致辞和闭幕等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晋军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开幕和闭幕等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晋军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张成岗教授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张教授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未来趋势和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预测。他指出,未来国内风险社会将成为新常态,这无论对风险管理与治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国际方面由于群体流动全球化、病毒流动政治化以及时空流动媒介化等趋势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极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必须坚持理性立场,与风险共生并强化责任为核心的合作式治理,形成整合性治理结构从而应对变化。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郑路副教授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郑教授从社会网络视角对本次疫情治理进行了探讨。他指出,社会网络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工具,而这使得人类必然成为“命运共同体”。基于朋友悖论、网络韧性等理论,他认为发挥社会网络自组织能力是提升隔离、免疫和预警成效的有效途径。

回天治理论坛简介

回天地区“三年计划”实施以来,通过“三攻坚一示范”建设,回天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其中形成了“回天有我”的社区治理实践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北京市委主要领导在回天地区调研中明确指出:“回天有我”社会治理经验是社区的事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做到无我,回天地区基层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回天有我”这个“我”是“大我”,是融合社会发展中每个要素的合力。

在此背景下,在市、区两级回天专班的指导下,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回天有我社会服务联合创新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回天治理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分别于2019年9月7日、10月19日、11月16日、12月21日共同举办四期回天治理论坛,主题包括:创新基层治理、物业管理、构建回天社区治理共同体、绿色能源与社区建设等。来自政府、学界、社区以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们共聚一堂,共商如何创新回天地区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板。

回天治理论坛致力于以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格局,跨学校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进行互动、碰撞、交叉、融合,打造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平台、协商平台、交流平台、智库平台。通过智库资源下沉基层治理,吸引地方和全国智力资源把脉回天地区基层治理。回天治理论坛每期主题均紧扣回天治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重点工作,全力服务回天治理。论坛议程设置中体现服务回天工作宗旨,不扩大范围、不泛泛而谈,推动智力服务真正下沉回天地区。

论坛举办以来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参与人数和机构不断增多,北京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各大媒体、学术研究团队高度关注,所形成了的研讨成果持续转化为政策实践。论坛坚持联办制度,不设置主办和协办单位,实施双牵头制,一般2月左右召开1期,回天有我实验室固定为每期论坛的一个牵头单位,保障论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牵头单位由其他联办单位轮流担任,保障论坛的创新性和多元性(该牵头单位负责当期论坛的会务事宜)。

#新冠肺炎_社会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