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的配合比该是多少? 人工换填作为持力层

2020-10-11知识4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的配合比该是多少? 含泥量不应超过5%,掺入粒径不超过50㎜,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基础砂石垫层换填的几种情况:(1)挖:就是挖去表面的软土层,将基础埋置在承载力较大的基岩或坚硬的土层上,此种方法主要用于软土层不厚、上部结构的荷载不大的情况。(2)填:当 软土层很厚,而又需要大面积进行加固处理,则可在原有的软土层上直接回填一定厚度的好土或砂石、矿石等。(3)换:就是将挖与填相结合,即换土垫层法,施工时先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去,而用人工填筑的垫层作为持力层,按其回填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等。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冻涨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等的地基处理。换土垫层的处理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要求,由基坑开挖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决定,一般多用于上部荷载不大,基础埋深较浅的多层民用建筑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开挖深度不超过3m。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的配合比该是多少? 人工换填作为持力层

素填土是什么土? 2113素填土由天然土经人工扰动和搬运堆填而5261成,不含杂4102质或含杂质很少,一般由碎石、砂或1653粉土、黏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按主要组成物质分为:碎石素填土、砂性素填土、粉性素填土、黏性素填土等,可在素填土的前面冠以其主要组成物质的定名,对素填土进一步分类。填土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5mm。在道路工程中,素填土的工程性能较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一般采取换填的方法。素土回填是有规矩的,应该去除原土中间的石块、树根、胶泥和一些不宜回填的建筑垃圾。在回填中,也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分层夯实。素土回填的“素土”两个字,是区别于灰土回填和夯实的。素土回填是一件严肃的工作,现在很多地方的路面塌陷,就是工程以后的回填被施工单位糊弄,成为隐患。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的配合比该是多少? 人工换填作为持力层

地基处理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地基2113处理的加固机理,将地基5261处理方法分为六类:置换法4102。机械碾压:适用常用1653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灰土垫层:适用各种软弱土地基。强夯置换:适用粉砂土和软黏土等。平板振动:适用于处理无粘性土或粘粒含量少和透水性好的地基。褥垫:适用建筑物或构筑物部分坐落在基岩上,部分坐落在土上,以及类似情况。石灰桩:适用杂填土、软黏土地基。强夯挤淤:适甩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其适用性。深层密实法。强夯:适用于碎石土、砂±、素填土、杂填±、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士、湿陷性黄土.对淤泥质土经试验证明施工有效时方可使用。挤密:砂桩挤密法和振动水冲法一般适用于杂填土和松散砂土,对软土地基经试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使用灰土桩、二灰桩、土桩挤密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5m~1Om的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深层搅拌: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高压喷射注浆: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的配合比该是多少? 人工换填作为持力层

粉砂能作为桩端持力层吗? 我的土层信息是一、人工填土(已整平)3.2m 二、砂质粉土 4.1m fa=150 压缩 就不能接桩呀?

本人就在工地做施工管理。正好工地目前正在做基础换填。土质情况:地基下土质为砂土,地基承载力较低。处理方案:6层住宅换填1.5米厚级配砂卵石。经设计院验算通过。针对你家情况:首先要更正你一个想法,并不是说基础一定要做到岩土的,只要坐在持力层上就可以了。一般粘土都能达到200千帕,而根据我的经验4层只要达到160千帕就行了。如果1.5米下土质可以,就是挖出来的是黄色土,说明到粘土了,完全可以作为持力层了,甚至可以不用换填。如1.5米下挖出来的还是黑色土,说明是淤泥质土,不能作为持力层,建议继续往下挖1米,就是一共挖2.5米,下面换填1.5米级配砂石。这种情况换1米个人认为有点少,因为你换的土不能很好的压实,我在工地上都是要求15T的打压路机压实的。以上的阐述应该很详实了。也可以留言。

杂填土可以作为地基持力层吗? 我们公司也遇到类似的工程。工程为4层结构住宅楼,地基基础为粉质砂土层,地基承载力为8吨/m2,但经过与设计院协商,调整后的基础设计是做无梁式筏板基础,板厚为300,钢筋。

什么是地基持力层? 土木工2113程结构设计中,在地基基础5261设计时,直接4102承受基础荷1653载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在专土力学计算中属,持力层受到的压力是持续减少的,到若干深度以后压力就可以忽略不计,具体深度要经过计算才知道。承受压力的这一部分叫做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部分叫做下卧层。也就是说,根据承受荷载的不同,持力层和下卧层也是不同的。确定方法地勘部门的地质报告提供各层地基承载能力特征值及建议,供结构师可以根据手上工程的荷载以及工程的使用功能、重要性等并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施工能力等确定。

#基础垫层#混凝土垫层#地基处理方法#持力层#天然地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