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褶皱翼间角 褶皱的形态分类

2020-10-11知识34

构造地质学褶皱按照翼间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什么

褶皱翼间角 褶皱的形态分类

褶皱的形态分类 1.根据翼间角大小的褶皱分类分类情况如图5-11所示。平缓褶皱:翼间角介于120°~180°之间的褶皱。开阔褶皱:翼间角介于70°~120°之间的褶皱。图5-11 不同翼间角的褶皱分类描述中常褶皱:翼间角介于30°~70°之间的褶皱。紧闭褶皱:翼间角介于5°~30°之间的褶皱,也称为闭合褶皱。等斜褶皱:翼间角介于0°~5°之间的褶皱。褶皱翼间角的大小反映该褶皱的紧闭程度,亦反映了褶皱变形的程度,是描述褶皱形态的重要要素。在出露良好、近于正交的剖面露头上,翼间角可直接测量,但通常是测量褶皱两翼的产状,再利用极射赤平投影的方法求得。2.根据对称性的褶皱分类对称褶皱(symmetrical fold):褶皱的轴面为两翼的平分面,在剖面上两翼互为镜像。不对称褶皱(asymmetrical fold):褶皱轴面与该褶皱包络面斜交,而且两翼的长度和厚度不相等。3.根据转折端形态的褶皱分类圆弧褶铍(curvilinear fold):转折端或褶皱面呈圆弧形弯曲(图5-12a)。尖棱褶皱(chevron fold):两翼平直,转折端为尖顶状(往往只是一点),这种褶皱过去也叫脊形褶皱(图5-12b)。箱形和屉形褶皱:箱形褶皱(box fold)为顶部平缓开阔,两翼陡峻的背斜构造(图5-12c);屉形褶皱(drawerfold)为槽部平缓开阔,。

褶皱翼间角 褶皱的形态分类

依据黔南桂中坳陷的油气资源分布、断裂密度、构造变形强度、生储盖组合配置、保存条件综合评价等(表4-21),优选了黔南长顺凹陷和桂中坳陷西部为勘探有利区(图4-16)。这两个区块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断裂密度小、变形强度弱;烃源岩发育,生气强度大;处于烃源岩与储集体配置相对较好的台缘相发育区;发育区域盖层、大气水下渗深度小、剥蚀强度弱。表4-21 黔南桂中坳陷区带优选综合评价表(一)油气资源分布与有利目标区优选黔南坳陷资源量估算表明,黔南坳陷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石油资源量为4.57×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0731×108m3。纵向上其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是潜在的主要勘探目的层;平面上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麻江以东的黔南坳陷东部,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麻江以西、安顺以东的坳陷中部地区(图4-17)。因此黔南坳陷东部的黄平浅凹为有利的石油勘探区,黔南坳陷西部的长顺凹陷、独山鼻状凸起南部为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区。桂中坳陷油气地质评价及资源量估算表明,桂中坳陷具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量为5.18×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6641×108m3,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柳江低凸起、环江浅凹、宜山断凹、红渡浅凹和。

褶皱翼间角 褶皱的形态分类

学习任务褶皱的几何形态描述 褶皱在三维空间上的几何形态很难直观地观察到(小型褶皱除外)。地质学家在野外常从不同的断面去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形象特征,下面简述最常见的褶皱形态类型和术语。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一)根据轴面和两翼的产状描述(图4-8)(1)直立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似相等。(2)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但倾角不等。(3)倒转褶皱: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4)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5)翻卷褶皱:轴面弯曲。图4-8 不同轴面产状的褶皱形态(据Mattauer,1986)(二)根据翼间角的大小描述褶皱翼间角的大小反映褶皱的紧闭程度,也反映了褶皱变形的强度。在出露良好的横截面露头上,可以直接测量翼间角,也可以利用赤平投影的方法求得翼间角。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可将褶皱描述为表4-1所列。表4-1 不同翼间角的褶皱类型(三)根据褶皱的对称性描述(1)对称褶皱:褶皱轴面与褶皱的包络面垂直,褶皱两翼的长度和厚度基本相等(图4-7A)。(2)不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褶皱的包络面斜交,褶皱两翼长度和厚度不相等(图4-7B)。(四)根据褶皱面的弯曲形态(转折端)描述(1)圆弧褶皱:。

板块构造应变场探讨 构造应变场是从构造变形的整体概念出发来研究变形。对于本区来说,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板内变形速度、板内变形量、板内变形时间以及板内应变速率等一系列与板内整体变形有关的问题。目前区域构造应变场研究一直进展不大,很难选定某一应变参数来反映应变场的强弱和大小,实际上国内外现阶段区域构造应变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这里使用的方法,作为研究板块构造变形的应变场来说,带有明显的探讨性,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9.2.1 板内变形速度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就是板块之间的水平运动,板块运动的结果造成板缘及其板块内部发生永久性构造变形。本区处于板块内部,但又明显距离板缘不远,虽然构造变形与板缘相比没有典型的造山带那样强烈,但是,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已经具有典型的陆内造山带性质,因此,构造变形的表现是比较强烈的。本节主要研究板内缩短速度与扩张速度问题,研究方法主要选用Sugisaki(1979)根据现代板块边界的运动速度与相应的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进行对比,找出其对应关系的经验公式(图9-11)。图中横坐标表示板块扩张(-)与板块缩短(+)速度,单位为cm/a,纵坐标分别选用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中的w(K2O)、w。

正交剖面上褶皱的形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