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让人不执着,不能制心一处,但如果不执着不专心则很难作好一件事,有何说法? 阿弥陀佛!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我认为,佛让人不执着,也许也是让你信仰它后不改变自己的信仰,佛说的空,即为大乘,空了何为执着?这个问题,在,金刚经里有一章里菩提有。
请教佛教里面的问题佛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 净空法师-大乘经里面常讲,不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3396463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佛;还会起心动念,能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菩萨;不分别也做不到,不分别很微细,能够做到不执着,那是阿罗汉世间自在者,常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所拘碍」,拘是拘束,碍是障碍,这就得大自在;换句话说,他在世间不会被世间一切法所干扰。我们讲干扰大家好懂,他能不受干扰,那就自在。不像我们,我们这凡夫是动不动就被世间所障碍。你看,看到顺心称意的事情就起贪爱,这个贪爱就是被它干扰了;听到一些不如意的言语,心里就怨恨,你看也是被外面环境干扰,我们今天讲受环境的影响。什么人能够不受环境影响?真修行人。他修的什么行?就是修的不受环境影响,这叫修行。修行再好依旧受环境影响,那修行再好也没有成就,这个环境是来考验你的,环境一考验,你就不及格了。古人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在佛法里面是最低级的,不是高级,至少你要能够在境界里学着不动心。大乘经里面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佛;还会起心动念,能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菩萨;不分别也做不到,不分别很微细,能够做到不执着,那是阿罗汉也行,。
佛教怎样看待执着? 佛教2113的执着,指的是有情对五蕴的执5261着,认为“色受想行识”为4102“我”,纠缠1653“色受想行识”而成深重的”我见”,凡所起心动念以及外物影响都认为与“我”有关、关系到“我”乃至就是“我”,犹如精神病人,沉迷幻境而不自知。佛教所谓的“执着”与世俗所谓坚持不懈的“执着”并非一个意境,其实要实现佛教的“不执着”,非要有一番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行,放下的是“我见”却非努力,不执着的是烦恼而非精进。
佛教里面说的“我执”是什么意思呢?执着太重,人就会很累是吗 对事,对物,对我的执念。心无挂碍,应无所住而生心会好很多。
佛教是怎样劝说那些为爱苦苦执着的人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为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