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鹿角蕨种植栽培技术 鹿角蕨孢子如何发芽

2020-07-21知识9

鹿角蕨的常见品种 鹿角蕨是观赏蕨类植物的一个重要分支,那么鹿角蕨之下又有哪些衍生物种,鹿角蕨又可以被划分为哪些品种呢?如何养好鹿角蕨,鹿角蕨(PlatyceriumwallichiiHook.)现名为鹿角槲,又名绿孢鹿角蕨.产云南西南部盈江县那邦坝,海拔210-950米山地雨林中。缅甸、印度东北部、泰国和也有。鹿角蕨要怎样培养? 鹿角蕨又名蝙蝠蕨,为水龙骨科多年生常绿附生性草本。叶片分为不育(不产生孢子)和能育两种类型。能孕叶直立或下垂,长50~80厘米,顶端分叉,形似鹿角,孢子囊群着生在裂片顶端的背面。原产澳大利亚温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鹿角蕨性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的环境。是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栽培方法与一般盆花不同。通常栽植在特制的盆钵内(即在盆壁上钻若干圆形小孔,每个小孔直径均为3~5厘米),栽时先用新鲜棕榈皮将盆壁及盆底的孔口空隙处填好;再放入腐叶土、泥炭土、湿锯末;然后将植株栽入盆内,浇透水,放阴凉处。也可用少量的蕨根、苔藓或腐叶土加腐熟饼肥作基质,将植株绑扎在带树皮的一段茎秆上,悬挂于阴湿处。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再悬挂在能见到散射光的天花板下或书架上莳养。生长旺季多浇水并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为有利于孢子更好的生长发育,最好每月施1~2次稀薄饼肥水或氮、钾混合化肥。每隔一年在盆中填加适量的腐叶土或苔藓,则植株生长良好。鹿角蕨的生长适温为20~25摄氏度,冬季室温不能低于10摄氏度,且要控制浇水量。鹿角蕨怕强光照射,如欲放室外养护,需置于树阴下或荫棚下,同时还要注意经常向叶片上喷水和向地面上洒水。鹿角蕨的生长习性 鹿角蕨又名鹿角羊齿,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强光直射,以散射光为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土壤以疏松的腐叶土为宜。具世代交替现象,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行独立生活。分布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温22.6℃,1月平均温15-17℃,极端最低温不低于5℃,极端最高温39.5℃;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80%。常附生在以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velutina(Wall.)King、楹树Albizia chinensis(Osh.)Merr.垂枝榕Ficus benjamina L.等为主体的季雨林树干和枝条上,也可附生在林缘、疏林的树干或枯立木上。鹿角蕨以腐殖叶聚积落叶、尘土等物质作营养。雨季开始,在短茎顶端上长出新的腐殖叶及能育叶各2片。上一年的腐殖叶在当年就枯萎腐烂,而能育叶至第二年春季才逐渐干枯脱落。盆栽鹿角蕨应怎样科学栽培 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9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250毫升,一包300升进口泥炭可以装1200杯左右。上盆苗的要求:选择专业生产的优质种苗,苗高5-6cm,冠幅6-8cm,叶片数4-5,无病虫害、无枯叶、黄叶。上盆:对重新使用的旧盆,必须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径为12cm规格盆子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2cm左右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种植不宜过深,以平植株基部为宜;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2株/盆。夏季生长旺盛期需多喷水,保持高湿度环境。盆栽或吊盆栽培均放半阴处,避免强光暴晒,每旬喷施肥水1次。每年春季需补充腐叶土和苔藓。冬季低温时,应少浇水,当鹿角蕨的营养叶生长过密时,结合分株繁殖加以调整。在中国,一般采用分生繁殖法,对该种的孢子繁殖尚无经验。栽培时予以附生基质及湿雾条件,并参照本属其它种的栽培法。鹿角蕨的管理比较简单,夏季生长盛期需多浇水,并经常喷水,保持栽培环境有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营养叶和孢子叶的生长发育。室外养护,可吊放荫棚下。什么是鹿角蕨? 鹿角蕨又名糜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为水龙骨科鹿角族属植物,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孢子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若将鹿角蕨贴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吊盆,点缀书房、。鹿角蕨的繁殖方法? 繁殖常用分株法进行。准备好盆钵或木制篮框,用新鲜棕榈皮将空隙处填好,不宜过厚,以利排水,再放入腐叶土或泥炭,同时选择健壮的鹿角蕨用利刀沿盾状无性叶底部和四周轻轻切开,带上吸根,栽入盆或篮框中,盖上苔藓即可。如附植于枯木或树蕨板面,需用细铅丝或棕绳缚扎牢,当长出新的孢子体后才能松绑。也可用孢子繁殖,选用泥炭和细砂经高温消毒后,装进播种浅盆,稍压平,收集成熟孢子均匀撒入盆内,用洇水法吸透水后,放在室温22~24℃、光线微弱阴暗、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温暖、阴暗、潮润的环境中,一般播种后到孢子体长出新叶约需60~70天或更长。我也是人家说的鹿角蕨适宜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鹿角蕨,又称蝙蝠蕨,鹿角蕨科。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全株灰绿色。二型叶。一种不产生孢子,扁平圆盾形,中部凸起,全缘或边缘波状浅裂,质如羊皮纸,呈覆瓦状紧密地附着在树干或其他支持物上;另一种叶能产生孢子,直立,伸展或下垂,顶部分杈,形如鹿角,孢子囊群着生在裂片顶端的背面,黄褐色。喜温暖阴湿环境,适应性强,在浅薄的腐叶土、泥炭土或潮湿的石岩上也可生长。室内栽培冬季温度不低于10℃。原产大洋洲热带,各地温室常见栽培。同属植物约18种,分布在热带亚洲、美洲和非洲直至温带的澳大利亚。常见的有美洲鹿角蕨,叶片狭长,分叉较多;导叶鹿角蕨,花卉园艺上多作观赏植物,栽培较多;大鹿角蕨,产于南威尔士,十分耐寒,植株巨大而下垂。我国云南西南部有瓦氏鹿角蕨,是我国列入红皮书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种。一般用分株法繁殖。栽培二年以上的成熟老株基部往往生出许多小萌蘖,待其高过10厘米时,可带根和盾状的叶片切下,另行栽植即成新株。也可用孢子繁殖。用少量蕨根、苔藓或腐叶土加少量腐熟的干牛粪作栽培材料,栽植在带孔的花盆或木箱中。或把上述材料绑在带树皮的木段上栽植亦可。生长期,每1~2周可把植株下部浸泡在稀薄肥水中施肥一次。怎么栽培鹿角蕨呢? 鹿角蕨是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可贴附在树干上生长。亦 可栽培于吊盆或吊篮中。为使其附贴于树干上,通常用细铁丝 或棕线将植株固定在树皮的木段或木片上。作吊盆或吊篮栽培。

#泥炭#鹿角蕨#孢子#孢子植物#腐叶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