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差产生动力的原理图

2020-10-11知识27

图是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图.由于一般水都能导电,当水位未升至金属片B处时,______灯亮;当水位升 图中所示的水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当水位未到达B时,左边的电路中无电流,那么电磁铁无磁性,故在弹簧的作用下,衔铁向上运动,即此时绿灯亮;当水位到达B时,由于一般水具有导电性,那么电磁铁所在电路被接通,电磁铁向下吸引衔铁,从而接通红灯所在电路,此时红灯亮,而红灯不亮.故答案为:绿;红;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差产生动力的原理图

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B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B时,红灯亮,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当水位上涨时,水与金属B接触,由于水是导体,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则红灯发光;当水位下降时,使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弹簧拉着衔铁使动触点与上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则绿灯亮.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差产生动力的原理图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液位2113自动控制5261)的原理图如下:工作过程4102:假定由于某一因素使1653得疏水生成量突然增大,那么系统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加热器内水位上升,相应地信号筒内水位也上升,使得槽孔处汽体的通流面积减小,调节管路内汽相流量减小,液相流量增大,导致调节阀喉部汽相通流面积减小,疏水有效通流面积增大,从而疏水排出量不断增大,最后在新的水位高度上建立平衡,反之亦然。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可分为减压、抽吸、控制3个不同环节。扩展资料1、减压环节:疏水从加热器排出经疏水管路进人调节阀,在收缩段内加速,压力降低到喉部混合点压力的过程,称为减压环节。减压环节的计算任务是根据控制环节的疏水流量分配,确定出喉部混合点的压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节流阀开度,能降低混合点处的压力。2、抽吸环节:根据信号筒感受到的加热器内水位讯号,调节汽体和一部分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调节管路到达调节阀喉部混合点的过程,称为抽吸环节。抽吸环节是根据减压环节获得的压力降,求出调节管路内的汽液两相流量。3、控制环节:两股流体在调节阀喉部相互作用后混合,压力迅速降低,而后在扩张段内充分回流,压力有所升高的过程,。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差产生动力的原理图

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当水位到达金属块 B【解析】对电磁继电器原理的考查。经分析,故选 B。

如图,是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图.当水位升至金属片B处时, _________ 红

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当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控制电路接通,这时电磁铁有 磁性 L2

水位传感器的原理图 容器内的水位2113传感器,将感受到的水位信号传5261送到控制器4102,控制器内的计算机将实测的水位信号与设定1653信号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然后根据偏差的性质,向给水电动阀发出\"开\"和\"关\"的指令,保证容器达到设定水位。进水程序完成后,温控部份的计算机向供给热媒的电动阀发出\"开\"的指令,于是系统开始对容器内的水进行加热。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才发出关阀的命令、切断热源,系统进入保温状态。程序编制过程中,确保系统在没有达到安全水位的情况下,控制热源的电动调节阀不开阀,从而避免了热量的损失与事故的发生。扩展资料:水位传感器的应用:广泛用于水厂、炼油厂、化工厂、玻璃厂、污水处理厂、高楼供水系统、水库、河道、海洋等对供水池、配水池、水处理池、水井、水罐、水箱、油井、油罐、油池及对各种液体静态、动态液位的测量和控制。水位传感器耐高温:传感器要长期工作在热水器水箱之中,因为真空管的得热量大,传给热水器水箱很多热量,使水箱温度能长时间达到100度左右,短时间能达到130度,甚至150度,这就对传感器带来了耐高温问题。从太阳能界用的第一个水温水位传感器一直到近期,传感器的材料在耐高温方面一直存在缺陷,在长期的空晒。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如图所示,是水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图,请你说出它的工作原理 解答:答:当水位没2113有到达警戒水5261位时,控制电路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磁4102铁无磁性,衔铁在弹簧作1653用下上升,带动动触点上移,使工作电路中绿灯所在的支路接通,所以绿灯亮;当水位到达警戒水位时,控制电路接通,电路中有了电流,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衔铁下降,带动动触点下移,使工作电路中红灯所在的支路接通,所以红灯亮.

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B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 解:当水位上涨时,水与金属B接触,由于水是导体,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则红灯发光;当水位下降时,使控制电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