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请问《十送红军》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歌曲? 聊城八角鼓表演唱青天白云

2020-10-11知识5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乐器 火不思 又译作浑不似。属弹拨乐器柳特的一种。其形制如琵琶,有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盖,以皮为面,四弦。为宫庭宴乐之器。胡琴 形式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

请问《十送红军》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歌曲? 聊城八角鼓表演唱青天白云

十送红军 是谁唱的?

请问《十送红军》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歌曲? 聊城八角鼓表演唱青天白云

十里送红军讲的是个什么时候的故事? 摘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4616465.html?fr=qrl&index=0《十送红军》出处如下:据赣南采茶歌舞剧团作曲家陈裕光(是赣南采茶戏音乐收集研究创作的权威,也即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剧目《山歌情》的作曲)回忆:一九六○年空政文工团来了几个搞音乐创作的同志,到赣南采风。在接受采访时,我把赣南民歌与赣南采茶戏音乐作了一一分析介绍。其中着重谈到赣南民歌的《送郎歌》(也叫《劝郎调》),赣南采茶戏《上广东》、《反情》都用了这首民歌,并将此曲列入\"茶腔\",歌词中的\"送郎\"从\"一送\"到\"十送\",最长的有\"十二送\",曲名《长歌》(原始词曲载《赣南采茶戏音乐》第一集P66,现附录于后,供对照比较)。赣南民歌《送郎歌》。歌中的妻子送郎出远门,触景生情,边送边唱,一唱三叹,如泣如诉,悲切哀惋。中间还夹用了方言土语作语气助词。赣南是客家的主要聚散地之一,属客家方言区。歌中的\"里格\"与\"介支个\"均是客家方言中的衬词与语气助词。很明显《十送红军》基本上是套用赣南民歌的《送郎歌》。七送\"后,又用了赣南民歌的《摇篮花开》曲子。我们认为,《十送红军》的署名,不仅不能删去\"江西民歌\",而且应更确凿地标明是\"赣南民歌。红色经典。

请问《十送红军》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歌曲? 聊城八角鼓表演唱青天白云

十送红军为什么没有选入歌声飘过30、60年 根据查考的有关《十送红军》背景情况介绍,包括词曲来源的争论、当时的历史情况的叙述,以下是转载文述(不知谁的原创)便足以说明《十送红军》真象的来龙去脉:“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演唱革命历史歌曲的指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决定创作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派出歌舞团团长汪洋,词作家张士燮,作曲家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编舞李跃先等,到江西采风,搜集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为歌舞创作做准备。来到井冈山后,他们听说茨坪敬老院有一些老红军,便怀着崇敬的心情登门拜访。老红军李新珠等人为他们唱起了《工农兵联合起来》:“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他们听说井冈山远近闻名的红军宣传队员“赖妈妈”赖发秀自小爱唱歌,是唱民歌的能手后,专程找到了她,“赖妈妈”为他们唱起了《送郎当红军》:“送郎当红军,阶级要认清,豪绅啊,地主啊,剥削我穷人。送郎当红军,切莫想家庭,家中啊,事情啊,我郎莫挂心…”此行,汪洋、张士燮等人走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的山山水水,搜集了大量的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其中不少是流传在井冈山地区的各种版本的送红军歌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井冈山根据地战事频繁。每当。

请问《十送红军》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歌曲?

请问《十送红军》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歌曲?1961年8月1日在北京音乐堂首演说明书《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发表了《十送红军》。创作背景 江西赣南民歌《长歌》,第二次国内。

一根玄的中国乐器有哪几种 单弦和独弦琴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637868.htm北京单弦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卷三中之《酒鬼》。单弦的演出形式最初是一人手持八角鼓击节,一人以三弦 伴奏演唱,时称“双头人”。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有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自编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贴出的海报上写着“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自此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种传开。清末民初,许多单弦票友下海卖艺,出现了不少著名唱家,很受群众欢迎。他们当中有善唱时调小曲者,有善唱昆高曲牌者,这些曲调多被纳入单弦唱腔曲牌中,使单弦唱腔曲牌增多,表现力增强,目前所知单弦曲牌计有一百余支。这一时期,是单弦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众多的名家形成了各具。

《十送红军》歌词 歌曲:《十送红军2113》编曲:张士燮,陈5261杰,姚学诚谱曲:4102朱正本歌词:一送红军下1653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种子红了天。五送红军澧水河,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说。六送红军兔儿岩,两只兔儿哭哀哀,禽兽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开。七送红军七里湾,七里湾中一片田,凉风阵阵稻谷香,新米上市人走远。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走远,财主回来要倒算。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扩展资料: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

#十送红军#民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