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有两支神秘军团,名气功劳远超杨家将,但却总是被世人遗忘

2020-07-21新闻1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篇,脍炙人口,传颂千古,讲的便是将士们的征战之苦。在两宋时期,战火纷起,无数将士纷纷为国捐躯,有的名留青史,有的却不为人知。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起家,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以武犯禁,打下了江山。在彻底掌权之后,赵匡胤削去了重要的进军职位——都点检,同时通过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收回军权,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以打压武将,虽然有利于维持政局稳定,但是也给宋朝的军事力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而两宋时期,却由于战事不断,许多名将在此时崭露头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家和岳家。

▲宋朝岳家军剧照01

《杨家府演义》、《岳飞传》等演义小说或者评书,让这两家的忠烈故事广为流传,几乎成了宋朝文化的代表之一。只要提起宋朝的武将,那么首先被想起的便是杨、岳两家。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其实真正在宋朝叱咤风云的将门,是折家和种家。

这两个武将家族鲜少被人提起,但是在宋代却是名满天下。

《宋史》有记载,折家在宋朝八代从军,真正是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将门世家,家世渊源悠久;种家军则是五代从军,为大宋朝廷抗击外敌,立下战功无数。

特别是在北宋期间,种家更是能人无数,英雄辈出:种世衡、

种诂

、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等等军事将领,一个接一个的领兵杀敌,保家卫国。

▲种师道画像02

折家军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期间,鲜卑族后裔折从阮便是折家军的创始人。折家本为山西大同本地望族,家风兴武。折家驻于府州,抗击契丹人。

在周世宗那段时间,折从阮和儿子折德扆分任节度使,真正是“上阵父子兵”。

折从阮的儿子折德扆、折德愿两兄弟便是折家军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这两兄弟在北宋初年曾经一起镇守府州,共抗外敌,多次击败契丹军队。

折德

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北宋名将杨业,也就是戏文中那位深明大义的“佘太君”。

▲佘太君剧照

第三代折家军的人物以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两兄弟位代表。在折德扆去世之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

折御卿官拜永安军节度使,在一场战役中斩首契丹人五千之众,深为契丹人所恨。

在不久之后,契丹韩德威得知折御卿重病,便乘此机会报复,率大军来犯。

折御卿的母亲为其担忧,特意写信劝其不要迎战。

《宋史·折御卿传》中,折御卿的回应是这样的:“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

最终,折御卿战死沙场。第四代折家军的领军人物是折家三兄弟: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这三兄弟同样为国尽忠,死而后已。第五代主要将领是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

▲折家军浮雕03

折克行,是第六代折家军中最著名的将领,其主要战功是抵御西夏的进犯。

第七代的折可存同样是宋朝的将领,受当朝之命曾经曾参与镇压方腊和宋江起义;折可适无比骁勇,极通军事,曾破羌夏联军十余万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种家军的创建者是大儒种放的侄子种世衡,此人向北宋朝廷提出在边境建立新城,在很短时间内便在西北边疆建立起抵抗西夏人的屏障。

种世衡带兵赏罚分明,军纪严明,非常得人心,当时范仲淹管理着西北总军务,对种世衡极为赏识。

种世衡有八个儿子,皆在军中服役,个个自小被培养成为军中将才,其中种诂、种诊、种谔三人被称为“三种”,屡立战功。

▲范仲淹画像

其中种谔,就是《水浒》中常被众人提起的“老种经略相公”,青面兽杨志、禁军教头王进以及九纹龙史进都对其推崇备至。

种谔之后,便是种家军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小三种”种师道、种师中、种朴,他们继续率领种家军浴血奋战,无不以身许国。

两宋时期由于战事纷起,社会动荡不稳,因此将门世家也纷纷崛起,以身报国。除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杨家将,本文所介绍的折家、种家,还有山西姚家。

而岳家和杨家,由于生不逢时,为奸佞迫害,仅仅延续两代,令人叹息。

▲杨家将剧照结语

折家和种家,数代抗击外敌,无数将士血染黄沙。靖康之变后,南宋越发腐朽衰弱,整体南迁,折家和种家后人渐渐离开了世代镇守的西北,慢慢淡出历史。虽然这两家在现在不像杨家将和岳家军一样有名,但是他们为国做出的贡献,却不可被遗忘。

#辽宋夏金#岳家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