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防止风沙危害,保护环境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我国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建设了巨大的防护林工程.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沙漠化.故选: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怎么治理,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什么方法来治理黄土高原 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对怎样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建设提出建议(100字左右)
黄土高原适合种植什么经济林? 北方地区连续大旱,好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有的甚至连一些已经长成的树木也旱死了。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32633065现在看,干旱趋势并没有减缓的迹象,气象部门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旱情还会持续发展。近几十年以来,黄土高原的植树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从各地历年统计的数字计算,黄土地上已覆盖几层林木了。但目前黄土高原依然植被稀疏。是人植树不尽力,管护不尽心吗?有一点,但远不是全部。人们是努过力,付出过心血的。有些失败不追究人的责任是不对的,有些失败全部归罪于人也是不对的。这几十年里植树成活少,存活更少,收效几乎没有的原因是天气太旱,缺乏树木生长的客观条件。在目前黄土高原十年十旱的情况下,造林首先是成活很难。植活一棵树,我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在成活以后,因为缺水,树木生长将会很慢。现在一些山上也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栽植的杨树、槐树和榆树,几十年了,树干还没有碗口粗,老乡称之为“小老树”。所以说,要指望现在把树栽活,再长大,再发挥作用,真是遥远的事。黄土高原各种矛盾的焦点在一个“水”字。农业灾害频繁,造林难以存活,人畜吃水困难等等是因为缺水。而水土流失却又是因为水要流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
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 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多,平地少,斜坡多;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年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而且多暴雨.在斜坡建设鱼鳞坑可以在降雨天有效地形成积水,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在少雨的季节对无降雨时段做到一定的补充.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护土壤,减少土层因雨水冲刷而流失,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保塬、护坡、固沟;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扩展资料: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