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有哪些?
柯伊伯带的陨石为什么不都飞到地球 幸亏柯伊伯带的众多小天体没有全部飞到地球,否则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存在了。
气态行星怎么解释? 不能。气态行星中心有密度极大的内核,而且气态行星大气层的气压大到扔块煤进去都能被压成钻石,任何天体撞向气态行星的话,都会被大气压压扁。以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为例,它由90%的氢和10的氦以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内核构成。木星的大气层达到3000km之厚,大气层下面有一层2.7万公里的液态氢,再往下是金属氢。因此,如果人类掉在了木星上,首先你得极其耐热,才能保证掉在木星核心之前在不被大气层烧死,所以如果用地球来模拟,你大约需要从大约18万米高的地方不断加速度地摔下来。不要说人了,任何坚固耐热、抗压强度高的物体撞在气态行星上都是自取灭亡。美国宇航局于1989年发射了一艘航天器“伽利略号”,该航天器花了六年时间到达木星,它的主要人任务就是探测木星及土星。由于燃料的消耗,且在发射前并未通过无菌处理,为免与木卫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号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毁,2003年9月21日,它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坠落木星大气层,结束了长达14年的任务。伽利略号带有一个探测器,任务是冲入木星的大气,在燃烧殆尽前尽可能多的发回数据。这是个艰难的任务,与木星大气摩擦产生高达摄氏11000多度的高温。在打开降落伞减速之后,探测器承受了木星的风暴、高温。
陨石坑里的陨石究竟去哪了?
月球上有那么多陨石坑,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听说陨石撞月球呢? 月球上陨石坑多吗?不少。但事实上,地球上的陨石坑比月球上多得多。地球的体积是月球的60倍,引力也比月球强大6倍,所以肯定比月球遭受了更多的撞击。如今这个时期,地月系已经清空(吞噬)了轨道区域的大部分星际物质,陨石撞月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事件了,而我们目前的观测手段有限,撞上了我们也未必能知道。为什么月球有那么多陨石坑?地球有稠密的大气层,直径不到1米的陨石往往来不及触及地面,便因与空气剧烈的摩擦烧尽了。那大个的小天体呢?它们可以在地球上砸出巨大的陨石坑,不过地球上有水、有地质活动、有大气还有生物,这些因素共同制造的风化作用不断破坏着陨石坑的痕迹,使它们大都在漫长的岁月中被侵蚀并填平了。巴林格陨石坑,荒漠延长了它的保存期。月球没有大气层,陨石可以直接高速撞击月球表面,一颗陨石往往可以砸出数十倍于自身直径的大坑。月球没有风、液态水和生物,没有风化作用来侵蚀陨石痕迹;它的内核也早已冷凝成了固态,所以也没有了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因为没有了侵蚀和破坏,月球上的陨石撞击痕迹便几乎是永久性的。如果人类今天突然消失了,那么几千万年后,唯一能证明太阳系存在过智慧生物的证据,恐怕只有我们留在月球上的各种痕迹和设备。
500米的陨石已脱离柯伊伯带向太阳系进发,人类将怎样应对? 好大的陨石,哈哈
有人说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为什么月球上没有水? 月球上当然有水,而且有很多水,如果全部释放出来,甚至可以淹没整个月球。首先我们已经在月球两极的永久阴影区发现了水冰,而且量还不小,未来人类如果登陆月球,完全可以在这些地方获得充足的供应。这是在月球表面就可找到的水,来自于彗星或太阳风里的氢与富含氧气的岩石的反应,只是以冰的形式存在,到时候支个锅,加热就可以喝了,对此爱斯基摩人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当然到了月球还要克服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些水只是月球上极小的一部分,实际月球的大量水分都在月球地幔的岩石里。印度曾发射过一颗月球卫星—月球轨道仪,其光谱仪发回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几乎所有的火山沉积物里都发现了水的特征谱线,这说明月球上的火山碎屑都是富含水分的。而这些碎屑来自于月球地幔,此前阿波罗计划带回的岩石研究就发现,这些碎屑的水含量和地球地幔里某些玄武岩是相似的,而地球地幔的含水量至少是地球海洋的三倍,这就意味着月球地幔也含有大量的水!那么这些水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形成不久这些水就通过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来到了月球,当月球表面凝固后,这些水就被封印在地幔里了。热烈关注资深科学自媒体【徐德文】吧,您将获得最新最前沿最有趣的科学知识:
太阳系除了8大行星还有别的小行星吗?有多少? 我们知道太阳系里有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其中行星有8颗,矮行星有6颗,小行星数量繁多,约127万颗。那么,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又是如何定义的?下面伊棋来闲谈一下。图示 太阳系的行星如何区分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 行星天文学里对行星的定义有三条:一是该天体必须必须围绕恒星运转;二是其质量必须足够大,这样可以通过自身引力使天体形成圆球状;三是该天体的运行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一般来说,行星的质量要大于50亿亿吨,直径大于800千米。简单提一下8大行星的直径,水星直径 4878 km,金星直径 12103.6 km,地球直径 12756.3 km,火星直径 6794 km,木星直径 142984 km,土星直径 120536 km,天王星直径 51118 km,海王星直径 49528 km。矮行星矮行星满足行星的前两条属性:有足够的质量和绕太阳转。同时又要求矮行星不能是卫星。由于矮行星运行轨道附近有其他天体存在,其体积又比小行星大很多,所以专门用“矮”这个词来描述它们,矮行星又有侏儒行星的说法。但是矮行星不满足第三条,运行轨道无其他物体。这也是冥王星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关键原因。目前已知的矮行星有6颗,分别是冥王星(Pluto)、卡戎星(Charon)、阋神星(Eris)、谷神星(Ceres。
太阳系边缘的保护罩,是人为还是自然形成的? 柯伊伯带是自然形成2113的。提到太阳系5261,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4102“大家庭1653”。在这个大家庭中,家长太阳,数百亿年如一日的发挥着自己“一家之长”的作用,提供着热量和生存必需资源给他麾下的各种“成员”们,我们的地球,正是仰人鼻息才能有人类和各种生物的诞生。据科学家的探测,太阳系之所以能长治久安,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太阳系的边缘似乎有一个神秘的“保护罩”。这从何说起呢?这个保护罩被科学家们命名为“柯伊伯带”。经常在科普平台阅读文章的朋友们可能会了解到,美国NASA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在二零一二年滞留太阳系的故事。本来按照NASA的推测,旅行者一号会在该年份直接突破太阳系;但是它之所以被“滞留”,就是因为太阳系边缘有着一层厚厚的陨石带。这些陨石带犬牙交错,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稳定的引力场,纹丝合缝的贴住了太阳系的边缘。于是科学家们就将其称之为“柯伊伯带”,之所以彗星进入太阳之后,会被逐渐的消磨殆尽,也是因为柯伊伯带的保护。但是这个保护带必然是自然形成的。其实所谓的“人为制造”说,在学术界,我们是找不到秉持这样观点的科学家的,这多半都是一些科幻爱好者们的一种“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