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形图分副图幅面积

2020-07-16知识14
地形图的分幅法 地形图的分幅法: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一般用于1:5000—1:100万的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分幅;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一般用于城市和工程建设1:500~1:2000的大... 一副1:2000地形图标准图幅面积是多少? 1:2000的标准图幅地形图,图面有40cm*50cm,每10cm等于实地200m,所以图面40cm*50cm等于实地800m*1000m,面积为800000平米. 1:5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多少平方米?1:1000地形图的是多少?计算公式是多少啊? 1:500标准分幅图面积=250m*250m=62500平米 1:1000标准分图幅图面积=500m*500m=250000平米 1:5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多少平方米?1:1000地形图的是多少 比例尺中是以厘米为单位的,1:500就是图上1cm代表实际500cm也就是5米,同理1:1000 各比例尺地形测绘标准图幅面积是多少?例如:1:10万、1:1万、1:5000、1:2000等 1:10万采用经差30‘X纬差20’的梯形分幅 请参考国标:GB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百度文库地址:http://wenku.baidu.com/view/4c4... 1:5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多少平方米?1:1000地形图的是多少?计算公式是多少啊? 1:500地形图2113分幅后每幅面积是62,500平方5261米,1:10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面积是4102250,000平方米。计算公式如下: 1:500标准1653分幅图面积=250m*250m=625,00㎡. 1:1000标准分图幅图面积=500m*500m=250,000㎡. 扩展资料:地图分幅地图分幅是指按一定方式将广大地区的地图划分成尺寸适宜的若干单幅地图,以便于地图制作和使用。常见分幅形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分幅。分幅形式有: 1、矩形分幅。图廓呈矩形,相邻图幅以直线划分。矩形大小多由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全开、对开、4开、8开等)而定。优点是各图幅间接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各图幅印刷面积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缺点是图廓线没有明确的地理坐标,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常用于局部地区的大比例尺平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和地图集;2、经纬分幅。地图的内图廓近似梯形,常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图分幅时要顾及用图要求、纸张幅面和印刷条件。中国7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按经纬线分幅,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因经线的收敛,各图幅尺寸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图分幅 1:5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多少平方米?1:1000地形图的是多少?计算公式是多少啊? 1:500标准分幅图面积=250m*250m=62500平米 1:1000标准分图幅图面积=500m*500m=250000平米 一副1:2000地形图标准图幅面积是多少? 1:2000的标准图幅地形图,图面有40cm*50cm,每10cm等于实地200m,所以图面40cm*50cm等于实地800m*1000m,面积为800000平米. 一副标准的1:2000地形图 得看用那种地形图,地形图的大小不一样,A3地形图是420*297(单位是mm)算面积的话,各边乘以2000,然后算乘积求面积。可分为几幅1:500的地形图,前提是图纸大小采用一样的... 1:5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多少平方米?1:1000地形图的是多少?计算公式是多少啊? 1:500地形图2113分幅后每幅面积是62,500平方5261米,1:1000地形图分幅后每幅面积是4102250,000平方米。计算公式如下: 1:500标准1653分幅图面积=250m*250m=625,00㎡. 1:1000标准分图幅图面积=500m*500m=250,000㎡. 扩展资料:地图分幅地图分幅是指按一定方式将广大地区的地图划分成尺寸适宜的若干单幅地图,以便于地图制作和使用。常见分幅形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分幅。分幅形式有: 1、矩形分幅。图廓呈矩形,相邻图幅以直线划分。矩形大小多由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全开、对开、4开、8开等)而定。优点是各图幅间接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各图幅印刷面积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缺点是图廓线没有明确的地理坐标,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常用于局部地区的大比例尺平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和地图集;2、经纬分幅。地图的内图廓近似梯形,常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图分幅时要顾及用图要求、纸张幅面和印刷条件。中国7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按经纬线分幅,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因经线的收敛,各图幅尺寸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图分幅

#比例尺#地形图#地图比例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