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涵 境由心生王国维

2020-07-21知识30

景自心造 境由心生的含义 意为:人们眼中景物的美丑,与人们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一切景语皆请语”。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沁园春长沙为什么没有? 境由心生 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色.”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所以笔下的景物也就会有很大的感情差异.虽说“秋”在诗词、散文中多是一些哀愁、伤婉的形象,比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之说,当然只是王国维氏由一己主观之联想所得的感受,但王氏的可贵之处则在他并不将…为何说中国诗歌的核心是意境?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如何理解? 王国维在说有我之境时举了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又举了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句子来说明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以“我”为中心去观物像,在物中也可以有“我”的身影,“我”的气息,我的色彩。而他的无我之境,则是以物去观其物。没有我住在其中,也不知何者为我。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现代诗词多为有我之境,很少成就无我之境。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是什么,怎样理解? 高中老师常说,要先把书读厚,再读薄。做再多题,万变不离其宗,根源就是课本上能找到的知识点。我想这是契合王国维所说的读书乃至人生的三种境界的。比如我读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开篇看得一头雾水,多重并置的世界,听不懂的爵士乐,俄狄浦斯王的希腊神话,弑父娶母的预言,命运的交错等等。初读像门外汉一样张望门里面未知的一切,渴望了解,渴望大门打开。即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慢慢读进去后发现,这岂止是村上的一本小说,简直融会贯通了多部小说,到处藏着典故,包括致敬大江健三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小说的情节化用。这不仅仅在读一部小说,而是在探寻不同于日本小说传统的“物之哀”的、村上所创造的没有时间流逝的永恒。再读像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徜徉其中,乐得自在。即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真正读完才发现,这本三指厚的小说不过在说少年如何对抗社会而逐渐成长,并且认知到为追求而需要付出的代价。这才是永远、永恒的少年。主题其实很明确,兜兜转转,方才明白。即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柳永#文化#温庭筠#蝶恋花#人间词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