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诺门罕失败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谁赢了?双方之间的伤亡有多大?

2020-10-11知识6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事变)为什么没有扩大为苏联和日本的全面战争? FourthForce 首先,这种态度麻烦给我收回去:<;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75618ae…

诺门罕失败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谁赢了?双方之间的伤亡有多大?

诺门罕大战是不是真的吓阻了日军北上的信心? 诺门罕战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吓阻了侵华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信心。当时的日本法西斯内部对于继续扩大侵略战争的方向发生了分歧,陆军主张全力北上进攻苏联以实现和纳粹德国的会师,而海军主张全力南下夺取东南亚等地的石油资源以及其它战略资源以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还有一派的观点就是北上进攻苏联和南下进攻东南亚一起来。肆虐亚太的日本法西斯但是在1939年日本关东军主动挑起的诺门罕战役(又叫哈拉哈河战役)中日军却在苏联优势兵力和火力面前遭遇惨败,尽管人们对这场战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之间的伤亡比存在广泛的争议,但是不争的事实就是从战略上来看日本法西斯遭到了惨败从此支持北进论和北进和南下一起来的声音显著减少。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而日本海军南下东南亚等地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则得到了执行,而这又严重侵犯了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利益,因此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禁运,而这又迫使石油即将耗尽的日本偷袭珍珠港,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招致美国参战,而美国的参战也加速了日本侵略者走向灭亡。日本偷袭珍珠港但是诺门罕战役实际影响并没有这么大我们不应该对其作用过于夸大,因为日本在遭遇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后并没有吓的不敢进攻。

诺门罕失败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谁赢了?双方之间的伤亡有多大?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谁赢了?双方之间的伤亡有多大? 1939年诺门罕战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各国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战争,目的达到了,即使战场上有些失利,也不能说是输了。比如1793年到1815年间七次反法同盟,英国鼓动各国对抗拿破仑,战场上是多次失利,但英国将拿破仑困在了欧洲大陆上,还借拿破仑的手削弱了欧陆各国,英国人趁机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殖民地,国力日盛,成了大赢家。1939年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也是这样,战场上的胜负不算什么,双方都达到了目的。1939年诺门罕战役1939年是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在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实力大增、羽翼渐丰的纳粹德国越来越不掩饰扩张的野心,各国政要目光聚焦欧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门罕战役爆发了。诺门罕战役的起因是1935年以来苏联和日本间就经常发生的边界武装冲突,但在当时特殊的局势下,在苏日双方高层有意操纵下,一场几百人的小冲突,演变成了长达135天、前后投入20余万人的大混战。诺门罕战役1939年5月11日开战,1939年9月16日停火,日军死亡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苏军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从伤亡数字上看苏联吃了亏,但战事最终以日本关东军战败,日本主动。

诺门罕失败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谁赢了?双方之间的伤亡有多大?

诺门罕战役失败后,关东军为何不继续北上,是因为惧怕苏军吗? 诺门坎战役以后,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迫使日军短期内不敢再仰视苏联。二战爆发前,日本和沙俄一直就在东北亚地区抢夺地盘,早在1904年的沙俄战争时,日军把沙俄撵出了中国东北势力范围,骄横地坐上了亚洲列强的位置上。因此,在国内也出现了陆军派和海军派谁来掌权的分歧。诺门坎战事失利,迫使日军陆军部暂居下风。但以陆军首领东条英机为首的主战派并不甘心就此败北,他们与日本海军密谋南下,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海军激进派迅速找到了后来居上的理由。于是,他们搬出早已制订的国策基准行动纲领,把南下东南亚和占领太平洋作为紧要的进攻目的。作为日本国内主战派来讲,南下太平洋战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美国虽然嘴上答应不与日本交战,可暗地里又和中英苏等同盟国进行了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不仅如此,美国在警告日本不要继续侵华和南下无效的情况下,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实力也越来越强,无形中给日本实现国策基准中提到的第三条生命线带来压力。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诺门坎战役失败以后,并不是不想北上进攻西伯利亚。而是当时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对于日本来说,南下比北上更有利。像二战时日本这样。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从1939年日军在“诺门罕”战役的失败中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大日本帝国的陆军怎么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相提并论。也就是在亚洲战场,日本陆军能趋于不败之地。若是换到苏德战场上,日军的坦克就跟铁皮水桶一样。大日本帝国一直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为榜样,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都和大英帝国相似。然而大英帝国是靠强大海军建立起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国,其陆军与欧洲列强很有距离。可是日本则不同,由于日本战略矛头长期指向我天朝内陆,所以必须有一只强大的陆军作为后盾。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大获胜,使得大日本陆军方面信心十足。就是因为这样,日本不仅要在发展强大海军的同时,还要发展强大的陆军,以确保建立大日本帝国所构筑的大东亚共荣圈。从战略角度看,日本在努力也无法达到英国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辉煌。毕竟在特定的历史、特定的时期、所产生的特定产物是不可复制的。

1939年诺门罕之战,日本的关东军为什么被苏联吊打? 根据90年代后解密,诺门坎战役战役中苏军并没有向以前说的大胜日军,反而是苏联损失更大。在战斗中日本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苏军战死9703人,受伤15251人。而且苏军前后消耗的物资高达80万吨,光是炮弹就消耗了31000吨,坦克、飞机、装甲车的损耗也比日本大。而日本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多吨。总体来说还是日本更占便宜。我们都知道朱可夫朱大帅可是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多胜少而且还死伤惨重的著名将领。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朱大帅指挥的133万人的部队对战90万的德军,最终以伤亡60万的代价歼灭德军20万。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联有着人数、技术、火力、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但是仍然伤亡惨重,500多架飞机就损失270多架,投入的524辆坦克就被击毁280多辆。而日本投入参战的坦克连100辆都不到。所以与其说是日本被吊打,还不如说是苏联被吊打,苏联完全是依靠人数火力装备上比日本多的优势才扭转战局。不然苏联的伤亡可能会更高。日本60%以上的伤亡是被苏联的炮火导致的,毕竟光是炮弹就消耗了31000吨,其物资消耗几乎达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物资消耗的一半。日军89式坦克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诺门罕战役谁赢了?双方之间的伤亡有多大? 诺门罕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发生于1939年五到六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与日本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其中苏联代表外蒙古,日本代表伪满洲国,值得一提的是两国并没有正式向对方宣战。这次战争的结局为苏联战胜,日本战败。此次战役以后,日本与苏联保持和平,直到1945年苏军进入东北围堵日本关东军二者伤亡情况方面:苏联在这场战役中共投入约十万人,五百辆坦克以及三百五十辆装甲车。在后来苏联的解密文件中显示,苏联共阵亡6472人,因伤致死1152人,病死51人,失踪2028人,合计9703人,受伤15251人,疾病701人,合计15952人,总损失25655人日军方面,根据日本第六军的军医部报告显示,日军阵亡7696人,负伤8647人,下落不明1021人,出动总兵力约六万人

诺门罕战役失败后,关东军为何不继续北上,是因为惧怕苏军吗? 日本陆军一直以来都是以苏联军队为自己的假想敌,加之日本陆军在此前的日俄战争中曾大败过俄军,日本陆军是不惧怕苏联军队的,日本陆军反而一直都认为他们占据着质量上的优势,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第23师团确实遭受了重创,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日军战斗力弱于苏军。首先苏军并没有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同样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还是苏军在兵力、坦克、火炮等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情况下,而且参与这场战役的日军第23师团也并非是日军精锐的主力师团,只是一个三流的边境守备师团,能打成这样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所以日本陆军并没有因为诺门坎战役的失利而惧怕苏军。日本最终在诺门坎冲突上选择退让,根本性的原因是由于国际形势的突变,由于德国和英国、法国在欧洲的矛盾日益加深,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在欧洲上空,双方都开始寻求新的盟友以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及尽可能的孤立对方,紧邻欧洲的庞大苏联无疑是最重要的争取对象。1939年4月英法就和苏联开始了结盟的相关谈判,此举直接针对德国。德国元首希特勒对于三国的逃跑担心不已,这将使德国再度重蹈一战两线作战的覆辙,希特勒最终决定主动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这是通过德国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上让出重大利益为代价而获得的。。

#苏联红军#军事历史#关东军#日军#陆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