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理 北极点俯视图中的气压带

2020-10-11知识33

图示现象出现时(  ) 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专题:分析:主要考查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和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冰洋),图中亚洲大陆出现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虚线为晨昏线,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图中晨昏线的右半段为晨线(由黑夜进入白天).A、图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①地位于白天,无极昼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②地位于黑夜,纬度低于70°N,无极昼现象,故不符合题意;C、图中亚洲大陆出现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图示中心点(北冰洋)所在地区各项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为北半球夏季,故不符合题意;D、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图中晨昏线的右半段为晨线(由黑夜进入白天),故正确.故选:D.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和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地理 北极点俯视图中的气压带

下列气压带风带图(北极上空俯视图),符合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分布规律的是(图中的圆代表纬线圈;箭头代表 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在30-60度之间,风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风向是向右偏转,是西南风,故正确;B、此图错误,风不会从低压带吹出来,故不符合题意;C、此图错误,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故不符合题意;D、此图是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向左偏转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地理 北极点俯视图中的气压带

高中地理怎么才能学好? 地理其实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学好也不难。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门课。我学习得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看地图,我可以闭着眼睛不世界地图画出来,还有要了解重要。

地理 北极点俯视图中的气压带

读极点俯视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CD

极地俯视图中:昼半球中与阳光平行的经线为12:00;夜半球与阳光平行的经线为24:00或0:00。我想问一下阳光怎么与经线平行的?不是阳光直射点为12:00吗?。

七年级上册学法大视野湘教版答案 这个很好.\\x0d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73—75题.73.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74.在上题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西北风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75.此刻,北京时间为A.11时 B.17时C.次

为什么说晨线与昏线经度相差15度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图6中的两条虚线。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

地理 同:⑴北极俯视图,a、b纬度是北纬45度。两地可能位于太平洋,这两地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是盛行西风带。⑵南极俯视图。1~3地为大洋的分界地,这个洋是太平洋,0°经线穿过。

#赤道#地球自转#气压带#太阳自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