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永乐 北大 物理竞赛 第一名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2020-10-11知识7

省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第一名有多难 如果是弱省,拿第一 主要看实力 难度的话看省内竞争力 老师水平 但不会很简单强省的话 要看实力 计算能力(应该可以包括在实力里了)仔细程度 临考状态 RP 等很多因素 因为强省大神很多(并不是说弱省无大神)会有一些人可以秒杀复赛 所以实力不是全部(但肯定是是最重要的)难度的话 我前面说过了 有RP因素在 肯定是非常难得 除非有逆天的能力(包括心细程度)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如题,看到知乎上之前的一个问题:曾经学化学竞赛的如今都过得如何?模仿已有之先例,提出这样一个姊妹问…

当下网红李永乐老师,张雪峰老师你更喜欢谁?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李永乐老师,好多考研的同学第一反应是清华副教授、考研线代之王,老先生的考研视频叶秋也看过多次,受益匪浅,他对线代的整体结构整理的明明白白,全部内容围绕两个核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和特征值特征向量问题,前四章是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后两张是特征值问题。考研大题就出在这两章,难一点的话方程组会放在向量一章中考,特征值会放在二次型中考。叶秋看视频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手中的那几支笔,将代数余子式时它们的作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题主说网红李永乐老师,那肯定不是老先生了,他也有头条号,也就1万粉丝吧,所以肯定算不上网红。题主说的是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头条粉丝有300多万,还有youtube和B站,网红没问题。李永乐老师是实力派网红,妥妥的学霸,高考保送进北大物理系,因为他获得了物理奥赛全省第一名,大学期间还修了双学位,硕士清华光电子硕士,简直是不能再完美,那可是北大清华啊,不是庞各庄一小,你想上就上,可李老师就是这么任性,想上就上。毕业时李永乐老师没有和同学一样选择高大上的工作,性格内敛的他想选择一份安静的工作,于是到了人大附中房一名物理老师,。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首先,这两类人都很厉害,厉害到我们普通人不清楚到底谁更厉害!智商都是高深莫测!全国数学或物理学科竞赛冠军人物,一定是对数学或物理特别感兴趣,有天赋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拿到数学或牧师竞赛的冠军,要知道,奥赛先是从学校选拔,再就是省里选拔,然后才有全国竞赛获奖的可能,这里层层挑选,一个层面过不了关都不行!所以拿冠军没有偶然性。高考全国卷总分全国第一,更是牛逼!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同一张高考试卷,物理或数学奥赛冠军,可能不敌高考全国总分第一的选手。举一个例子,来自南宁的杨晨煜2019年高考总分是730分,高考总分是750分,只丢了20分。来看看杨晨煜同学的高考各科成绩: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综290分!老天爷,这个分数,吓倒全国考生,包括数学、物理奥赛冠军选手。数学物理奥赛冠军的数学与不一定就拿的是满分吧?因为奥赛冠军也要参加高考,而且做的是全国卷,这就有了可比性,同一张试卷奥赛冠军并不一定是满分!更不要说其他学科的情况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厉害不厉害,是看同场竞技的分数,而不是日后他们各自取得的成绩,因为以后。

做一名物理竞赛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主当年省一,很遗憾最终没进省队,现在在清华。这是答主退役时发的pyq:说不留遗憾,其实还是有些遗憾…

全国高中数学物理竞赛第一名的学生都聪明吗?是不是得这些竞赛冠军的学生都很聪明呢?那是肯定的。数学和物理本身就很难学,竞赛好的,一般都很聪明。

李永乐物理 高中物理2113一共分为5个模块,力学与运动学,电磁学,光5261学,热学,近代物理4102与前沿科学。电学1653和热学一样,这些题目要求你理解他们讲了什么,一般高中做不到深入,即使竞赛也一样,但是要对要求的概念理解精确,不仅仅是准确,并且要求点与点的知识联系,形成网状知识结构,举一反三,才能面对题目不慌不忙,在高考时,这些题是不能错的,且要反应快!电学中,包括静电学中点电荷,电场,电势,以及他们的性质,计算(电势标量计算,电场矢量计算),电路分析,等等。对于光学和近代物理,都是概念题,而且概念深度大,所以很多东西就不用细究了,几种典型题会做,到时候出来的题不会难的。跟力学扯上关系,就麻烦了,难题也是从这里出的。所以单单电学概念好,但做不好题,并且经常是计算题错,那就是你的力学部分没学好了。不行回去练习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结合电学、热学的概念。这种题记住电学热学概念只是形式,实质都是力学运动学分析。推荐学电学的方法:首先,你要做好预习,了解基本的概念,如电流的意义,特别是电路图要多看几遍。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老师做实验的时候,你要认真地学习,你平时下课也可以叫老师借实验仪器给你做。

#物理竞赛#数学#李永乐#张雪峰#物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