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浅谈康德审美判断内涵 如何理解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2020-10-11知识17

如何评价康德的艺术论? 谢谢邀请。前方长文高能,吃瓜群众请退避。关于康德美论,类似的问题我已经回答好几…

浅谈康德审美判断内涵 如何理解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如何比较康德和伯克在【崇高】这一美学观念上的异同? 谢谢邀请。这是一个十分专业的美学概念体系的问题,可以出成美学专业的考博论述题了。我尝试只谈概念体…

浅谈康德审美判断内涵 如何理解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如何理解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合目的性是康德美学中的一个2113重要概念,而5261作为先验的判断力的原4102理的合目的性原理,是康德美学的1653核心所在。而对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的内涵、特性与影响的剖析与揭释,可增进对合目的性原理乃至整个康德美学的认识与理解。一、康德合目的性原理的内涵1.目的与合目的性的规定在康德美学中,目的与目的性等概念都有他特定的规定,在探讨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之前,须把这些概念厘定清楚。那么,什么是目的呢?康德给出了自己的确切的表征,他说:“一个关于对象的概念在它同时包含着这个对象的现实性的基础时叫做目的。(1)康德把目的分为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外在目的指一物的存在是为了它物,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适应性。在这里,康德所谓的“目的”是一种“内在目的”,它意指在一事物的概念(本质)中包含着它自己的内在可能性的根据,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形成与发展不取决于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是有赖于其内在必然性。很显然,康德的内在目的论,有别于无目的性与外在目的论。关于什么是合目的性的问题,康德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而一个物体和诸物的只是按照目的而可能的品质相一致时,叫做该物的形式的合目的性。(2)在康德看来,判断力。

浅谈康德审美判断内涵 如何理解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康德是怎样论述审美活动的特征的? 康德强调: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康德是这样说的:对自然万物的审美判断是对对象的无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这种判断与对事物的日常经验判断和科学判断截然不同。它不根据对象的有用性、内在的终极性、完整性判断事物,不关涉对象与人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这样一来,人即摆脱了认识自然的束缚,又摆脱了对自然的感官欲望诉求,解放了对象,也解放了人,实现了人与对象之间的自由和谐。康德说:当人们面对巨大高耸的山峰和奔腾无涯的大海这样一些极端不和谐、不合目的的大自然景象时,有限的知性能力对此无法加以整体的把握,会感到恐惧和不快。于是,在这种痛苦的压迫之下,人从自己内心唤起另一种更高的主体能力理性(无限、道德、上帝以及人自身神圣使命的理性力量),来把握这种无形式的对象,以此获得的这种愉悦。就是崇高。

评康德审美的四原则!急!好答案我追50分!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结构性描述简单说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的品质”所充满。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在结构却是相当复杂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起码可以做出这样的区分,一种是“表层的审美化”,这是大众身体与日常物性生活的“表面美化”(后来还有文化工业来推波助澜)。如果单就“物性”的一面而言,在后现代文化的视野里,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时空中,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审美消费物。从时装、美容的“身体包装”到工业设计、工艺品和装饰品的“外在成品”,从室内装璜、城市建筑、都市规划的“空间结构”到包装、陈列和编辑图像的“视觉表象”,都体现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关怀。同时,不仅仅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其周遭环境都得到了根本改观,而且,就连人自身,只能属于每个自己的“身体”,也难逃大众化审美设计的捕捉。在当代社会里面,从美发、美容、美甲再到美体,皆为直接面对身体的审美改造。当设计的对象转向主体的时候,就不只包括对人的外观的物性设计,而且还包括对“灵魂、心智的时尚设计”。这也便是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所描述的人们不只。

#文化#西方美学#哲学家#康德#美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