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强降雨影响,安徽省寿县古城护城河河水暴涨,为防止河水倒灌进城内,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从7月18日12时起封堵县城宾阳门。这也是时隔29年后,再一次启用古代的封门,在封门降下后,城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内涝影响。
从高空俯瞰,寿县古城宛如一座“水上之城”,为解决防洪问题,当地在筑城墙时花了不少心思。古城有城门四座,各门内都有瓮城一座,门洞内皆为砖石券顶结构。城墙用土夯筑,外侧砌砖,下为石基。
寿县古城宾阳门与瓮城内门不在一条线上,这种巧妙的设计,除了古代军事防御上的考虑,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洪。如果洪水冲破外门进入瓮城,会因为这种设计转变流向,从而减小对内门的冲击力。
月坝与涵道组成的涵体中设置了一个“侧凸字形”木塞,通过木塞的移动可实现排水或防水,当城内水位高于城外时,内河水通过涵道进入涵体,顶开木塞,水经城外涵管排出城外;当城外水位高于内河水位时,城外水进入涵体,水压推动木塞向内河涵管移动,并随水压的增大,而不断塞紧内河涵管管口,从而防止外水倒灌入城,使防排水实现“自动化”。
城市防洪在古代备受关注,筑城墙成了古人防御洪水的重要方法。据专家考证,寿县古城墙年代上限或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并历经汉、唐宋、明清、民国多个时期的修缮和使用,以致今日的状况。
为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点赞!
(素材来源:初见淮南 编辑:陈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