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国被联军攻破函谷关时,司马错在哪?当时应该只有他能抵御联军了? 樗里疾打封陵之战

2020-10-11知识10

秦惠文王时期的名将有谁?

秦国被联军攻破函谷关时,司马错在哪?当时应该只有他能抵御联军了? 樗里疾打封陵之战

秦王嬴政在亲政之前怎么除嫪毐,废吕不韦,他手中的权利是怎么集中在他手中的?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在秦始皇干掉嫪毐、帝太后、吕不韦等赵党之前,他本身就是有权力的。战国时期的集权程…

秦国被联军攻破函谷关时,司马错在哪?当时应该只有他能抵御联军了? 樗里疾打封陵之战

秦惠文王是怎么带领秦国东征天下的?秦惠文王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秦惠文王,公元前325年改元,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在执政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在对外战争方面,秦惠文王取得的主要成就分为以下几方面。一、南伐巴蜀,将巴蜀纳入版图,收获良田,使秦国越来越富裕。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司马错攻蜀的主张,否决了张仪主张攻打韩国的策略。秦军在葭萌关赢得了胜利,蜀灭亡,从此之后,秦国改蜀主为侯,派秦臣陈庄去担任蜀的相国,蜀成为秦版图的一部分。二、北取义渠,安定秦国后方,秦国获得了优良牧场。义渠是当时秦国西北最强大的一个游牧民族,属于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凭借着优良的骑兵,经常对秦国的边境实行骚扰,成为秦国在北方的一个后患。惠文君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国趁机平定了义渠。从此,义渠的力量大大的削弱。惠文君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公元前315年,秦取义渠二十五城,使秦国收获了一批优良的牧场,同时领土也得到了扩展,义渠濒临灭国。三、东进,取魏国河西之地。秦惠君七年(公元前331年),公子卬与魏军交战,俘虏了魏军将领龙贾,斩首魏军八万人。秦惠君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派大良造公孙衍出征攻打魏国,魏国在雕阴大败,割河西之地给秦国。秦惠君。

秦国被联军攻破函谷关时,司马错在哪?当时应该只有他能抵御联军了? 樗里疾打封陵之战

秦国军法中砍人头授爵会不会导致爵位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啊? 秦国军法中砍一个人头就可以得到爵位,那打了那么多年仗杀了那么多人,得到爵位得是是不是很多啊?是不是…

谁有张岱《自为墓志铭》的翻译啊? 你太搓了```自为墓志铭·(明)张岱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1],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2]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常自评之,有七不可向以韦布[3]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4],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5],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6]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蒱[7],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8],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9]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

秦昭襄王为什么叫战国大魔王? 秦昭襄王,秦惠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为了继任。

战国时期!九国攻打秦国兵临咸阳!那是什么事情 战国时期没有9国,是七雄争霸。苏秦的联合齐、楚、燕、赵、韩、魏,并身为六国丞相。一举发兵攻打秦国,但因为秦国新军之勇猛,以及函谷关的易守难攻。最终六国讨秦失败了。

秦国被联军攻破函谷关时,司马错在哪?当时应该只有他能抵御联军了? 据史料记载,山东六国有过五次合纵攻秦。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举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说服义渠攻秦侧背。秦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给义渠,以缓其威胁,然后发兵于函谷关迎敌。楚、燕两国因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赵、韩、魏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退至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次年(前317年),秦派遣左庶长樗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赵、韩、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其主力魏军8.2万人,残余魏军溃逃。联军再败退至观泽(今河南清丰南)。秦军追至观泽再败韩军,斩首3万,俘虏韩将鲮(一作鲠)申差。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九年),秦攻楚,战于析(今河南西峡),歼楚军五万,并占城池十余座。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魏之封陵等地。第二次合纵攻秦取得胜利。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不满于称王而在宜阳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中原各国恐两国联合,陷于被夹击的局面。魏与赵合谋,派李兑联络各国共同反秦。

#中国历史#秦昭襄王#函谷关#三国#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