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键的极性反应活性的关系

2020-07-16知识8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形成 解:碳原子与碳原子得电子能力一样,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的,而碳原子和其他原子(如O、Cl等)非金属性不同,得电子能力不同,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的;乙醇分子中存在两种... 什么是“非极性溶剂”? 这类溶剂既不进行质子自递反应,也不与溶质发生溶剂化作用。多是饱和烃类或苯等一类化合物。如苯、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非极性溶剂由非极性分子组成,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化学键的合力为零,非极性溶剂 由脂肪油(fattyoils)、液状石蜡(1iquidparaffin)、醋酸乙酯(ethyloleate)、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myristate)组成.非极性溶剂是由非性分子溶液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多由共价键构成,无电子或电子活性很小.也指偶极矩小的溶剂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相似相溶”。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常用的非极性溶剂有氯仿、苯、液状石蜡、植物油、乙醚等。非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很低,不能减弱电解质离子的引力,也不能与其它极性分子形成氢键。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物质的溶解是由于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溶剂分子内部产生的瞬时偶极.放。的感言:兄弟,谢了! 有机化学,诱导效应可以是说在烷烃中,连有吸电子基稳定性大?共轭效应,连有供电子基稳定性大?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2.1 共价键极性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原子(基团)成键,电子云分布对称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基团)成键,电子云分布偏向共价键极性:取决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是结构与反应性能关系的基础 2.2 诱导效应 2.2.1 诱导效应含义与相邻键的极性也有关诱导效应(I):因键的极性变化并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吸电诱导效应(-I):电负性比氢大的原子与碳相连引起的诱导效应供电诱导效应(+I):电负性比氢小的原子与碳相连引起的诱导效应吸电子能力 2.2.2 诱导效应传递沿键链传递,以静电诱导方式进行,只涉及电子云分布和键极性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转移和价态变化. 氯原子吸电诱导甲基供电诱导 2.2.3 诱导效应相对强度取决于官能团中心原子相对电负性大小. 周期表位:-F>-Cl>-Br>-I F>-OH>NH2>CH3 所带电荷:带正电荷的吸电诱导效应强 N+R3>-NR2 带负电荷的供电诱导效应强 O->-OR 饱和度:随不饱度增大,吸电诱导效应增强动态诱导效应:因外界电场影响使原共价键上电子云改变,键的极性发生变化动态和静态诱导效应:通常一致.但有时各异静态 碳-卤键极性次序:C-F>C-Cl>C-Br>C-I 动态 亲核取代反应活性:R-I>R-Br>R-Cl 原因:同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增大... 如何判断溶剂极性的大小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看有机物的结构是否对称,若对称基本上成非极性的,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烯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μ分别为0.336D、0.34D。2—丁烷,顺—2—丁烯的μ=0.33D,反—2—丁烯的偶极矩为零,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由于C-CO键旋转,产生不同的构象,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故分子均有极性;2、炔烃中,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以C—C对称,无极性,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其极性较大,μ分别为0.78D和0.80D;3、芳香烃中,苯无极性,甲苯、乙苯有极性,μ分别为0.36D、0.59D;二甲苯中除对一二甲苯外的另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显而易见,三甲苯中之间一三甲苯分子的μ为零,联苯、萘的分子也无极性。拓展资料:部分溶剂极性大小的顺序:水(最大)>甲酰胺>三氟乙酸>DMSO>乙腈>DMF>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乙酸>异丙醇>吡啶>四甲基乙二胺>丙酮>三乙胺>正丁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酸甲酯>三丁胺>甲乙酮>乙酸乙酯>... 什么是“非极性溶剂”? 这类溶剂既不进行质子自递反应,也不与溶质发生溶剂化作用。多是饱和烃类或苯等一类化合物。如苯、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非极性溶剂由非极性分子组成,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化学键的合力为零,非极性溶剂 由脂肪油(fattyoils)、液状石蜡(1iquidparaffin)、醋酸乙酯(ethyloleate)、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myristate)组成.非极性溶剂是由非性分子溶液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多由共价键构成,无电子或电子活性很小.也指偶极矩小的溶剂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相似相溶”。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常用的非极性溶剂有氯仿、苯、液状石蜡、植物油、乙醚等。非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很低,不能减弱电解质离子的引力,也不能与其它极性分子形成氢键。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物质的溶解是由于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溶剂分子内部产生的瞬时偶极.放。的感言:兄弟,谢了! 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怎样比较? 羰基碳正电性强的活性强,空间阻碍小的活性强,连有吸电子基可使正电性加强,推电子基减弱,这部分不会考活性比较的重点是亲核取代,即先加成再消除的机理,还有负碳离子反应。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氮叁键、碳碳叁键等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亲核试剂中带负电荷的部分(即亲核部分)先进攻底物中不饱和化学键带部分正电荷一端原子,并与之成键,π键断开形成另一端原子的负离子中间体,然后试剂中的亲电部分与负离子中间体结合,形成亲核加成产物。扩展资料:烯烃不易受到亲核进攻的影响,因为碳碳双键不具有碳氧双键那样较强的极性。但如果双键所在碳上连有比较强的吸电子基团或共轭体系,则有利于反应的发生,比如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引发步骤。水、醇、胺类以及含有氰离子的物质都可以与羰基加成。碳氮叁键(氰基)的亲核加成主要表现为水解生成羧基。此外,端炔的碳碳叁键也可以与HCN等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如乙炔和氢氰酸反应生成丙烯腈。 如何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极性和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 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简单判断方法对于AnBm型 n=1 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 则为非极性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 为什么键的极性强,反应活性就强 极性强的键易断裂,当然容易与别的物质反应· 化学键的极性强,吸引力大,物质会更稳定,为什么反应活性也增强了? 您好:因为极性大了,形成一根化学键也困难,形成后这个化学键的键能很大,要断裂他的话也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使他断裂,所以反应物活性增强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O(∩_∩)O谢谢欢迎追问O(∩_∩)O~ 祝学习进步~ 羰基活性如何判断? 1、看所连两个基团,吸电子基(如-CF3)活性增加,给电子基(如-AR,-R)活性减小 2、看看位阻(这里强调一点环酮比脂肪酮好加成,就是因为环酮把羰基暴露出来了) 3、环酮加成活性:环丙酮>醛>环己酮>环丁酮>环戊酮理由:-R基给电子能力忽略不计,环酮加成两因素,看反应过程中的,角张力和扭转张力。角张力(因此环丙酮>醛>环己酮,环丁酮>环戊酮),扭转张力(因此环己酮>环丁酮)有机化学中,羰基化合物指的是一类含有羰基的化合物。由一个 sp2或sp杂化(见杂化轨道)的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通过双键(见化学键)相结合而成的基团,可以表示为:羰基C=O的双键的键长约1.22埃。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由于氧的电负性(3.5)大于碳的电负性(2.5),C=O键的电子云分布偏向于氧原子:这个特点决定了羰基的极性和化学反应性。由于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电负性差别,羰基化合物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的性质很活泼,容易起加成反应,如与氢生成醇。在羰基簇合物化学中,羰基配体有许多不同的键结模式。大部份常见的羰基配体都是端接配体,但羰基也常连接2个或3个金属原子,形成μ2或μ3的桥接配体)。有时羰基中的碳和氧原子都会参与键结,例如μ3-η就是...

#诱导效应#非极性溶剂#羰基#原子#分子和原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