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没有什么很丧的古诗词?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当时年少春衫薄

2020-10-11知识8

介绍一下晚唐诗人韦庄? 韦庄,字端己,晚唐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曾在前蜀任宰相。和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并称为“温韦”。韦庄出身于官宦世家,七世祖韦待价做过唐朝的宰相,四世祖韦应物是著名的诗人。到韦庄时,家境已经衰落,他少年孤贫,但能致力学习,才华出众,聪明过人。韦庄早年屡试不第,主要是因为晚唐社会动乱,战争频仍。《唐才子传》里说:“庄应举,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有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蹈尽又重回’。乱定,公卿多讶之,号为‘秦妇吟秀才’。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的韦庄在京城应举,正赶上黄巢的起义军攻入了长安。在战乱之中,他和家人失散了。战争空前残酷,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滞留长安的韦庄便成为这场震撼神州大地的社会巨变的目击者。中和二年(882年),他才离开长安到了洛阳,第二年春天,他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这首诗借一位逃难妇女之口描述了唐末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诗歌写成后,不仅得到了朝中公卿们的赞扬,而且在民间也广有流传。这首诗被人们制成幛子悬挂,韦庄则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和白居易曾被称为“长恨歌主”并称佳话,盛传一时。后人把这首诗。

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具体怎么解释? 前蜀·韦庄2113《菩萨蛮》[今译5261]年华未衰之时不要还乡,还乡后必4102定要愁肠寸断。1653[赏析]赞美依恋江南为本词主旨。游子每每思乡,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何故?关键在“未老”两字。另一首《菩萨蛮》中,词人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少年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自述,结尾还说:“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头白都不思归,未老则更不必说了。究其因,江南景美(见三、四句)、人丽(见五、六句),勾人情思,令人沉醉,青春年少游兴正浓,离开如此迷人之地,岂不定要愁肠寸断?依恋江南胜过故乡之情,一语道尽。其潜台词是:希望老年能回乡,但“中原沸乱”,实在是有家难归啊![原作]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该怎么欣赏理解? 温庭筠写了十几首《菩萨蛮》,但我们可以只看一首;韦庄的《菩萨蛮》写了五首,却一定要一口气读才能真正懂得韦庄。因为温词没有整体的生命,每首都是独立的。而韦庄词有整体的生命,他的五首《菩萨蛮》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人生,是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和人生。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首写的是往昔和情人分别的故事。在一个离别的夜晚,在美丽的红楼之中,两人分别在即,自然会惆怅,所以是“红楼别夜堪惆怅”。“残月出门时”点明了分别的时辰,分别时,他心爱的女人流着泪和他告别。告别前用琵琶给他弹了一首曲子,弦上的乐声如黄莺的鸣声一样流利,所以是“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而曲调其实暗合女子的心意,女子的心意是什么?“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我知道你一定要走,不管你是去做官也好,做买卖也罢,只希望你早一点回来,你要知道在家里有一个人在等着你,在绿窗之下,这个人像花一样美丽,也像花一样容易凋零、憔悴,你难道就忍心不赶快回来吗?真是凄美绝伦的一个故事。(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未老莫还乡”是哪首诗的一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作者: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读书#文化#温庭筠#江南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