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和解少阳是什么 和解少阳郁热解是怎么回事?

2020-10-11知识5

什么时候需要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病见少阳证的一种方法,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和法之一,为疏通表里,治疗少阳病的治法。少阳病为伤寒六经病之一,由于少阳病邪 在半表半里。

和解少阳是什么 和解少阳郁热解是怎么回事?

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的应用 张仲景用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今从该方的处方用药和它的临床变化应用上分析,对和解少阳的具体含义,可得到进一步了解。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它用柴胡配黄芩,善于清解肝胆之邪热;少阳为胆经,这是和解少阳的主药。半夏配生姜,乃小半夏汤,为和胃止呕的基础方。人参、甘草补气,大枣养血,三者为扶正之品,综合而成扶正祛邪之方。

和解少阳是什么 和解少阳郁热解是怎么回事?

中医所说的“少阳病″。少阳指的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少阳病”,是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方法。把外感热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病证,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病势趋向和六类病证间的传变关系。以指导临床的立法和处方。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故也是脏腑十二经的病变。故此,六经辨证对其他病证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少阳即是三阳中,阳气少的部分,在胆和三焦,由于少阳居太阳和阳明之间,病邪旣不在太阳之表,也未达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一般指少阳胆经而言,可自太阳病传入,或由病邪内侵结于胆腑所致。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治法:和解少阳。方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名方,除和解少阳外,还可加减以调和肝脾,如逍遥散(丸)。前人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在临床上广泛加减应用。在屠呦呦团队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之前,还用小柴胡汤加酒炒常山,草果以治疟疾。以上回答,供参考之。

和解少阳是什么 和解少阳郁热解是怎么回事?

中药和解少阳剂:蒿芩清胆汤介绍,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歌: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中药和解少阳剂:大柴胡汤介绍,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少阳阳明相兼病,解表攻里效无双。

和解少阳的原书的适应证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谒,身有微热,或咳者。(2)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5)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6)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的简介 和法之一,为疏通表里,治疗少阳病的治法。少阳病为伤寒六经病之一,由于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正分争,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邪,还要防邪深入,因此不可用汗、吐、下法,只有用和解少阳法才能取效。和解少阳法适用于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胸胁胀痛,食欲不振,心烦,呕吐恶心,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等。疟疾、黄疸及妇女产后、经期感冒而见上述证候时,也可用本法。常用柴胡、黄芩、青蒿、半夏等药。代表方剂有小柴胡汤。少阳病热重兼痰湿证,证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胸胁胀痛,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舌红苔白腻,脉滑数,用蒿芩清胆汤和解少阳,祛湿化痰。和解少阳法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如少阳病兼见表证,证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者,与解表法合用,方如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以解表;兼见实热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满而硬,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者,与泻下法合用,方如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里实;兼邪气内陷,证见胸满烦惊、谵语者,与重镇安神法合用,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泻热,重镇安神。

少阳症是怎么引起的 少阳病是伤寒六经病的一种,以往来寒热、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既不在表又不在里,属于半表半里。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由于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它的原因是什么? 病在半表半里之间为“少阳病”,攻里太过,祛表不及,唯以和解之法-小柴胡汤是也。

和解少阳郁热解是怎么回事? 邪结少阳常见小儿发热不高,未经用药,热自能降,然多起伏不能退净。此乃邪郁少阳、正邪相争之证,可见身热不扬,寒热往来,烦扰不宁,呕恶时 作,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

#柴胡#少阳病#伤寒#六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