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超显性假说名词解释 遗传学中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分别是什么?

2020-10-11知识37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的三种假说是什么?(只需答案,无需细说,谢谢)1、杂种优势术名称(英)杂种优势(heterosishybrid vigor)2、杂种优势概念 杂种优势杂合体种或种性状优于两。

超显性假说名词解释 遗传学中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分别是什么?

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增产?

超显性假说名词解释 遗传学中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分别是什么?

超显性学说

超显性假说名词解释 遗传学中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分别是什么?

生物为什么会有杂种优势? 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才能产生杂种优势,这就是说,形成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是杂种本身遗传上的异质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31386639性,也就是说,杂种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的一定数量的不同的等位基因,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这种基因的异质性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起作用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问题,至今尚未彻底搞清楚。这里仅介绍遗传育种学家提出的两个主要假说。显性基因互补假说 科学家在1910年提出了显性基因互补假说,1917年琼斯(D.F.Jones,1890—1963)又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补充完善。该假说认为,多数显性基因是有利基因,而隐性基因多是不利基因,当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交配时,来自一个亲本的显性有利基因就会将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隐性有害基因遮盖住,从而使杂种个体表现出优势。支持这一假说的有利证据是豌豆多节品种和长节品种的杂交试验:两个1.5~1.8 m高的豌豆品种,一个表现多节,但节间短,另一个品种节数少,但节间长。将这两个品种杂交,杂种一代结合了两个亲本节多、节间长的特性,株高达2.1~2.5 m。按照显性互补假说的理论,假定上述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5对基因决定的,并且双亲之间这5对基因互为显隐性关系,。

遗传学中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分别是什么? 1.显性假2113说(dominance hypothesis)这是1910年由Bruce A B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在长期的自然5261选择过4102程中,对生物有利的基因大多数是显性基因,而一1653些不利基因由于与重要的有利基因有着紧密的连锁关系,所以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压力下未遭到淘汰。不同来源的品系或自交系中有着不同的不利基因,这些品系间进行杂交而产生的杂种,由于一个亲本的显性有利基因有可能掩盖住来自另一亲本的不利基因,这样一种互补效应消除了不利基因的作用,使杂种的表现优于任何一个亲本,出现杂种优势。2.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超显性假说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是1918年由Shall C H和East E M各自分别提出的。这个假说的要点是杂种优势并非有显性有利等位基因互补效应决定的,而是由于杂合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生理、生化反应能力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任何一个纯合类型。这种杂合等位基因不论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都表现出优势。超显性假说与显性假说的重要差别:显性学说认为,两个亲本必须有两对和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有差别时,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现杂种优势;超显性假说则认为,两个亲本只要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别,杂种就。

生物(解释)共显性与不完全显性有何区别 一、定义不同1、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2、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这一现象。隶属于生物遗传。二、表达方式不同1、共显性: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有三种血型,M,N和MN型,他们是由基因型LMLM,LNLN 和LMLN 决定的。M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有M抗原,N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有N抗原,而MN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既具有M抗原又有N抗原,也就是两种基因在同种组织中都得到了表达。2、不完全显性:一对呈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而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状,即杂合子(Aa)的表型较纯合子(AA)轻,例如:红花(AA)对白花(aa)是不完全显性,则(Aa)的表现型为粉花。三、基因组合方式不同1、共显性:杂合体中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都表现出来,如红色马AA与白色马aa杂交,F1代为Aa,表现为一匹马身上既有红毛又和白毛2、不完全显性:红花AA与白花aa杂交,F1代为粉花Aa,F1代自交,F2代表现为AA(红花):Aa(粉花):aa(白花)=1:2:1.参考资料来源:-共显性参考资料来源:-不完全显性

#杂交水稻#科普#杂交动物#显性基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