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朋至远方来不意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

2020-10-11知识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怎么读? 一直都搞不清楚这个读音,本来以为应该是读lè。结果前两天看汉语桥,主持人读的又是yuè。真的好乱啊…

有朋至远方来不意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 【词目】有朋2113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音】yǒ5261upéngzìyuǎnfāngláibùyìlè4102hū注意:“乐”的读音实际上是lè而非许多人所说1653的yuè,这是一个错误。参见《咬文嚼字》编辑部所公布的《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释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出处】《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义】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孔子。学:学过的知识。而:连接前后的词语,可以不译。时:按时。习:温习复习。之:指学过的知识。

有朋至远方来不意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有朋自远方2113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孔子“待人友5261善,好客之道.”思4102想。出自《论语·学而》:“子1653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思想是把人作为主要对象,以整合社会为目的,阐明人生精义为要旨的德性哲学。它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为贵”。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1世纪科学发展大会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说:“人类要想在未来生存发展,必须回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去读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乐”,是交流之乐、知音之乐;那么为什么快乐呢?《论语注疏》是这样解释的:孔子曰:学业稍成,能招朋友,有同门之朋从远方而来,与已讲习,不亦乐乎?原来是自己学习有所得,然后和远方来的朋友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促进了学习而感到快乐。在孔子心目中,交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无友不如己者”就是孔子提倡的交友的一个总原则。我们应当正确理解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很多人也依据字面意思把这句话误解为孔子势利的表现。但是,我们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孔子说的“无友不如。

有朋至远方来不意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

\ 有朋在远方来,不亦乐(le)乎 (le是第四声) 他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有时候就是觉得很奇怪的感觉读le读yue好像都是对的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子曰:“学而2113时习之,不亦5261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102不亦君子乎?的意1653思是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这段话出自于孔子的《论语》,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则是为人态度。扩展资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赏析:这段话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2113又5261时常温习和练习它,不是很愉快吗4102?有志同道合的1653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作品出处:《论语·学而》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字面上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见解:⒈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见解是: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⒉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解释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⒊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是: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⒋部分学者的解释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扩展资料:思想内容《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的意思 意思: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