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条件 海底多金属矿物 都包括什么?

2020-07-21知识8

硅质岩及其成因 在萨落依矿区,硅质岩既产于基性熔岩流之间,也产于火山碎屑岩中。在阿克塔什矿区,硅质岩主要产于块状矿体上部或火山碎屑岩中。硅质岩层与地层整合产出,厚度一般为几米,最厚者可达4 m,在走向上,断续延长近1000 m。1.硅质岩的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矿带出露的硅质岩可分成两类:具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的浅灰色硅质岩,可称为燧石岩;具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的紫红色硅质岩,由于硅质岩含大量浸染状铁氧化物造成的结果,称之为碧玉岩。在阿克塔什矿区只见到了燧石岩,未见到碧玉岩;在萨落依矿区燧石岩和碧玉岩都有产出。条带状燧石岩都或多或少的含一定量的硫化物,最常见的硫化物为黄铁矿,有时也有闪锌矿。硫化物往往集中呈条带状或纹层状产出,它们与硅质条带互层,形成十分发育的条带状构造。研究证明,两个矿区的硅质岩在矿物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别。阿克塔什矿区的硅质岩:该区硅质岩具条带状构造,条带由黄铁矿、硅质相对集中分布形成,连续性较差,带宽为0.2~1.3 mm不等。显微镜下研究证明,硅质条带由石英、黄铁矿组成。石英占总体积的95%左右,呈他形粒状集合体,粒度为0.05 mm,具花岗变晶结构。偶见石英斑晶产于细粒石英集合体中,粒度为0.65 mm。斑晶形状。热液硫化物的形成原因 海水从地壳裂隙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热水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铁、锌、铅等金属后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形成几千吨至上亿吨的块状海底矿床。海底热液活动还形成像烟囱一样的奇特景观。在“烟囱”周围,生活着耐高温高压的生物群落,它们独特的生物特征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时,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相关的研究。在红海2000多米深的中央海槽里,当初海洋科学家发现了著名的“热卤水沉积物”,即热液硫化物。海底热泉是怎么产生? 海底热泉是指海底深处的喷泉,原理和火山喷泉类似,喷出来的热水就像烟囱一样,发现的热泉有白烟囱、黑烟囱、黄烟囱。1979年,美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2500米接近。热液硫化物的生物环境 科学家初步推断,生活在热液区的生物具有厌氧、运动缓慢、运动器官退化、体态比较柔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食物量少、食物链简单、生物体多为透明有些甚至可以自己发光、视觉退化、触觉或味觉会比较发达、生物体内存在嗜热酶等特性。在这些炽热的热液硫化物形成的黑烟囱周围活跃着一个崭新的生物群落-热水生物,比如长达三米而无消化器官,全靠硫细菌提供营养的蠕虫,加上特殊的瓣鳃类、螃蟹之类,说明地球上不仅有人们所习惯的,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黑暗食物链”。从而构成了繁荣的深海生物圈。换言之,因为处在海洋深处,阳光无法照射到那里,它们不能依靠光合作用来合成生命物质,只能通过自身的化学反应类合成生命物质来生存。在这里,海水的水温高达350摄氏度,生物生活在既无氧也无光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并依靠氧化大量有毒有害的硫化物获得生命的能量。这种生存环境,很类似地球早期环境的极端高温环境:热泉水温高达350摄氏度,周围水温为2摄氏度、水深两三千米,缺氧,遍布还原性的有毒气体和金属离子。一些生物基因。海底热液是什么意思 海底热液活动普遍发生在大洋中活动板块边界以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被称为人类认识地球深处活动的窗口,而海底热液活动区中类似“烟囱”的热液 硫化物(一种矿藏)就格外引人。

#硅质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