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是多少 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020-10-10知识7

已知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N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氢气的正反应速率与氨气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二者的关系式为2υ正(H2)=3υ逆(NH3),故答案为:2 υ正(H2)=3υ逆(NH3);(2)t1达到平衡,υ正=υ逆;t2增大.

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是多少 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

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是多少 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C

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是多少 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合成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1)根据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知,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氮气和氢气的总能量高于氨气的总能量,故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为,故答案为:;(2)A、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错误;

合成氨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高温高压催化剂,可逆=2NH3(g);ΔH=-92.4kj/mol

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A、反应开始速率相对较快,达平衡前反应速率相对较慢,所以反应速率应为由高到低,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9.24kJ,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10min内氢气的平均速率为0.015mol/(L?min),最低反应速率应小于0.015mol/(L?min),故A错误;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压强降低,故B错误;C、恒温恒容下,容器Ⅱ中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为N2、H2,可得N21mol、H23mol,容器Ⅰ、容器Ⅱ内为等效平衡.两种途径中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均为ω,平衡时容器内对应各物质物质的量相等,令平衡时容器内N2为nmol,则容器Ⅰ中放出的热量为(1-n)mol×92.4kJ/mol=92.4(1-n)kJ,容器Ⅱ内吸收的热量为nmol×92.4kJ/mol=92.4nkJ,容Ⅰ中放出的热量与Ⅱ中吸收的热量之和为92.4(1-n)kJ+92.4nkJ=92.4kJ,故C正确;D、起始加入的物料均为1molN2、3molH2,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比较500℃、2L与500℃、1L,体积小压强大,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时间短,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相对较大;比较500℃、2L与400℃、2L,温度。

(1)25℃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4kJ/mol①在该温度时,取 (1)①由N2(g)+3H2(g)?2NH3(g)△H=-92.4kJ/mol可知,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l molN2和3molH2放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由于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故答案为:小于;②A.NH3生成的速率与NH3分解的速率相等,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混合气体的反应速率23v正(NH3)=v逆(H2),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但是不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变化,该反应两边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中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ρ=mV可知,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同时生成2a mol NH3,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D错误;故选A;(2)氨水溶液PH=11,则c(H+)═10-11 mol?L-1,c(0H-)═10-3mol?L-1,NH3?H2O?NH4+OH-起始(mol?L-1)0.1 0 0反应(mol?L-1)-)10-3 10-3 10-3平衡(mol?L-1)0.1 10-3 10-3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3×10?30.1=1.0×10-5;向此溶液中加入少量。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合成氨反应2113的化学方程式为:N?+3H??2NH?(催化剂、5261高温高压条4102件下)反应过程采用铁触媒(1653以铁为主混合的催化剂),铁触媒在500°C时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选在500°C的原因。合成氨的反应特点(1)可逆反应;(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3)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扩展资料合成氨的发现过程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于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合成氨反应的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和NH?,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

25℃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1)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4kJ/mol表示1mol氮气(g)与3mol氢气(g)生成2mol氨气(g)反应的热量为92.4kJ,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1molN2和3molH2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

#合成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方程式#mol#工业气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