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古代藏书家有哪些

2020-10-10知识5

古代有哪些藏书家和藏书楼。藏书又什么特点? 藏书家:韦述、苏弁、赵明诚、司马光、李清照、元好问、杨士奇、王世贞、黄宗羲、胡震亨等等。藏书楼:明代范氏天一阁、毛氏汲古阁,晚清四大家的聊城杨以增及其海渊阁、。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古代藏书家有哪些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与丁申皆嗜藏书,家有“嘉惠堂”,藏书闻名。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其家世有藏书之习,祖父丁掌六就已在杭州梅东建楼储书,他感于在北宋时先祖丁顗就建有“八千卷楼”,遂又请题其书楼为“八千卷楼”。父丁英(字洛耆),亦喜藏书,所购几万卷。至丁申、丁丙兄弟时,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总书楼名“嘉惠堂”,楼中分别辟名为“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甘泉书藏”、“济阳文府”、“当归草堂”等。朝访夕求,凡齐、燕、楚、赵、越、秦、晋间,听说有善本,必得而后以已。历30余年,藏书8 000种,总数共达30万卷。计有宋元刻本200余种,铭刻经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极多,收藏乡土文献亦多,具有地方特色。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贡献。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售于江南图书馆,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藏书印众多,主要有“八千卷楼珍藏善本”、“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之记”、“辛酉劫后所得”、“钱塘丁氏藏书”、“嘉惠堂藏阅书”、“小令威竹书堂”、“求己室”、“东门莱侬”、“强圉涒滩”、“钱塘清望世家”、“十载孤儿”、“济阳文府”、“青门词隐”、“四库著录”、“曾藏八千卷楼”等数十种印章。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古代藏书家有哪些

请列出中国古代五座私人藏书楼和五位藏书家的名字。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古代藏书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藏书包含哪四个分支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具体划分如下: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中国十大藏书家,可有绢书收藏? 做个藏书家是非常非常地难。特别是老年人,藏书对他已经毫无意义。上海从前有个著名文化人郑逸梅,当年人称上海文化活字典,肚子里无穷无尽的掌故,文笔简约,喜欢养花,他养花的形式独一无二,即在石库门房子的前楼外的天窗上摆满花盆,当然他的藏书甚丰,有很多善本,甚至孤本,房间就是书的天地。可是,后来怎样呢?他坐拥书城,闻到的不是书香而是霉味,书也蒙尘或被虫啮蚀。老先生九十几岁仙逝后,他的子孙马上打电话给上海古籍书店,要求收购他家藏书,当然,来不及甄别,书店人员估了个价,付了二千元便将老先生一房间的书运走了,足足装了一大卡车。有人说,其中有的书,一本就超过二千元。那还是上世纪末的事情。老先生爱书如命的因子一点也没有遗传给下一辈。但卖给书店也是件功德事,如果卖给废纸回收站,那么老先生在九泉之下更要泪泉了。

我国古代的大藏书家都有谁? 孔子是个藏书家,但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由汉武帝时从他故居中发掘出大量古书一事中可以推知。而且孔子整理六经,没有大量私人藏书也是不可能的。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藏书。

古代藏书家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古代藏书家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是创建了一套独立的「风险抵消机制」,怎样一代一代地毫无风险地保存先祖的藏书。说到藏书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范钦,明代人,官做的不小,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职务)。读者肯定得问了,藏书家那么多,为什么独独推崇范钦呢,因为他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私家!私家!这老兄竟然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藏书界的半壁江山,并且历经数百年而没有太大的损失。关于「天一阁」,余秋雨在其文化著作「文化苦旅」中详细介绍过,那就是「风雨天一阁」。文中仔细叙述了范大佬是如何规避风险,保存藏书楼的。范钦在临终前讲家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藏书楼,一份是万两白银,两个儿子凡是有一点私心,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万两白银。只有那个崇尚藏书,对书籍视为生命的儿子才会选择藏书楼。范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将财产等份,例如分为一半的藏书楼股份+5000两白银。他正是通过决绝的方式打消了后代心中的杂念,并且通过不断地传承,不断的家族文化洗礼和不断的耳濡目染,在范家子孙中,他们一定会认为藏书楼与万两白银的价值是对等的,所以他们才能经历多代而风雨不倒。天一阁」仍旧屹立于宁波正中。

我国古代的大藏书家都有哪些? 1魏晋南北朝崔慰祖。《南齐2113书,文学传,崔慰祖》记载:“5261(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4102里年少好事者1653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2五代石昂,“家有书数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无远近,多就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3宋代宋敏求,家有藏书三万余卷,多精审之本,其豁达肯借著称于时。4宋代闻人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称其“多蓄书,喜借人。自言作门客牙,充书籍行”。5明清岳浚,为抗金名将岳飞九世孙,积书万卷不吝借人,故“一时名士多游其门”。

中国古代的藏书家喜欢把自己的书架称为什么 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叫做“架几案”,应该是书架的雏形,不过个人觉得那个应该更像书桌。后来就称之为书橱,书柜,书格。搜一下:中国古代的藏书家喜欢把自己的书架。

#善本#天一阁#宋朝#文化#中国古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