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所有篇目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
关于扬州的诗句有哪些? 要知道关于扬州的诗词,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历史上扬州的别称。扬州又称广陵、江都、维扬,是中国历史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繁荣、财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古人把扬州作为销金窟、风流之地来看,所以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扬州是古代的诗人、词人最喜欢写的一个城市,所以,扬州是我国古代的诗歌城市。我精选几首代表性的诗词,借以表达我对扬州的往。1.最悲伤的是姜夔的扬州慢!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最浪漫最香艳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为扬州写的一系列诗歌了。杜牧年轻时候在扬州做过几年的官,在烟花之地流连忘返,写了不少反映扬州滚滚红尘的诗歌。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米芾的生平简介 米芾2113字元章,其实,米芾以前叫米黻,后来又改名叫5261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4102,画家和书画理论1653家。在历史中,苏轼,蔡襄,黄庭坚和米芾合称为“宋四家”。做为一名著名的历史人物,流传下来也关于米芾的故事也有很多。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扩展资料:米芾儿子的介绍:米芾儿子叫米友仁,他出生于1074年,继承了米芾的衣钵也是个书画家。他的书画虽然不及他的父亲有成就,但是自成一体。他的画,给人一种雨后山水朦胧,想看再看的感觉,被人认为画功空灵奇幻。高宗非常喜欢他和他的画,还特别叫他。
美文摘抄 此生与谁同船
在历史上,谁的《兰亭序》摹本最好? 兰亭序,以冯承素摹本最接近原帖。另一个版本为定武本。此版为石刻,传为欧阳询所书。世人学习兰亭者,多以此为临习范本。而冯承素本由于藏于皇室,就连大名顶顶的赵孟頫,都不曾见识过神龙本。他所临摹的,就是定武兰亭序。更不用说其他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著名书法家,都临习过兰亭序。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等。反观现代”书法家”(加引号表示伪。对先贤嗤之以鼻,毫无敬畏之意。标榜自我,不学无术,贬损贤哲。其目的只为一个:钱。只要能赚到钱,就连自己的祖宗都连带挨骂也不在意。正所谓无耻者无畏!
唐工宋巧 中国美术史基础性知识,如果你的专业是史论,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毛明其妙。关于你提问的问题,附上部分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文化观念决定了绘画状态。故而,中国绘画、西方绘画、非洲绘画、印度绘画等等各自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绘画体系和形式各一的绘画样式。由于笔者对非洲、印度、拉美等文化及绘画了解甚少,不敢妄言。对中西绘画稍有涉猎。比较之中,西方绘画由于受数理科学及重外物寻求的文化观念支配,其绘画在视觉表象上更注重物、体、型、色及空间构架的仿真还原表现,所谓写实绘画占据了西方画坛的主流。而中国绘画受中国“天人合一、“心物不二”、“内求外化”等等文化观念的养育,则更注重历史的,经验的、文采的、心的感悟。反映在绘画上,即是对笔、墨、点、画、组合程式及画家个人性情的探索和展现。从现在我们能见到的东西方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画家和西方的画家一样,千百年来都在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用自己特有的绘画语汇在表述着自己的审美观念。这里所说的“绘画语汇”,也即是各种绘画得以形成的最基础、最有特征的形式符号。在完成绘画创作的实际工作中最根本的东西即是绘画语汇。本文试就中国画语汇的成熟和发展作一粗略的论述。。
与朱元思书写作背景 1、创作背2113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5261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4102寄情山水来排解1653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2、全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3、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