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是什么意思?要白文解释,谢谢。 解释要经者是什么意思

2020-10-10知识8

金刚经中“一合相”何意,“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到底啥意思? 金刚经中第三十品,有这样的话:“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这里的一合相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查阅了多种解释,但所有解释,我均不满意,或者解释不确切,或者解释的让人看后还是不懂。对此我经反复研究思考,我的理解是这样:佛家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一切物质,全是因缘合和才起,说成普通话,其实这是在说,一切事物,或物质,都是由多种不同物质相互拼凑在一起后,然后才有了新物质。从反面上说,则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完全独立,不需要别的物质配合就能自生,且永远保持自身固有性质,永远不变,这样的物质,根本没有,根不存在。这样的不存在的物质,只能是相象中的,实际不会有的。这样的物质不存在就是佛家说的空,故,空的意思其实正面是讲事物的普遍联系性,永恒变化性,事物间的相互依赖性,而从反面上说则是讲无自性,所谓无自性,即是上面我说到的,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不靠别的物质帮助,自己就能生成自己,且永远保持自己特性不变的事物。这种不存在的事物,就是佛说的一合相,一合相的意思,好象是说,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独立性,性质固定不动性。

“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是什么意思?要白文解释,谢谢。 解释要经者是什么意思

“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是什么意思?要白文解释,谢谢。 未有新解,根据南师庄子讲注:大鹏鸟飞起来,背对着青天,青天有多远呢?“莫之夭阏”,无量无边。在这样一个空灵的环境,它才可以到达南极。道家讲南极是长生不老之地,。

“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是什么意思?要白文解释,谢谢。 解释要经者是什么意思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企是踮脚站,所以2113“不立”-站不长久。跨是大迈步(5261两步并一步)走,所以4102“不行1653”-走不长远。这两句背后的寓意,解释有很多种,不妨自己翻翻看。比较传统、大路的解释是:不自然、违背常规的行为不会带来长久有效的结果。如果你想站稳站久,就不要企,要走得远,就不能跨。和“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之类的说法含义类似。这种解释比较浅白,但是在这句后面跟着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深化了一层,把不自然、不正常的定义狭窄化到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上,从逻辑推理看过程其实是不太完美的。不过嘛,看古文都有这种困难,每一句看起来都是对的,连起来看就有点别扭,要了解很多语境、背景资料才敢说比较清楚他们在说啥。慢慢学呗,反正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看懂道德经。

“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是什么意思?要白文解释,谢谢。 解释要经者是什么意思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指什么意思?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出自《史记,货殖列传》。辐:车轮的辐条。意思是: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财货也不会总是属于某一个人。对于有能力的人,。

《金刚经》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分别指什么? 四相《金刚经》有20个地方都反复地提到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嘱咐听法者要破除这四相…

《道德经》中“知其白,守其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深知什2113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出处:《5261老子·第二4102十八章》—春秋·老子原文165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释义: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

<<金刚经>>中的\

《道德经》·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善:擅长,善于建:培元固本,打牢根基不拔:难以撼动抱:抱道,抱一,抱朴,抱无极不脱:须臾不离,不脱离子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岂不为子孙?祭祀:效法先人,坐进此道。以祭祀之名,示敬之意,意修道要有虔诚之心。不辍:不停,不懈怠这句话老子要告诉修道立世之人,要修道立世,须先筑基、培元固本,只有根基打牢打扎实了,长成参天大树才难以撼动。老子还示修道立世之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变。修道处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抱一不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志原在破崖中。道从无到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八卦。后世子孙当如修道,从无到有,虔诚修度,不可须臾懈怠,如此宏道,修身登真,修齐治平,无往不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什么意思呢求解释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2113降服全体敌人5261,才是最高明的。【出处】《孙子兵法4102·谋攻篇》—春秋·孙1653武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译文】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扩展资料1、《孙子兵法·谋攻篇》创作背景《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的道理。2、《孙子兵法·谋攻篇》作者介绍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