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把装置浸入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怎么变 不知放入2113水前的状态如何,5261设波长为L,真空中波长为L0,有L=L0/n;设4102条纹间距为e,有e=DL/d。(1)放入水前的1653n小的话,放入后n大了,则L变小,间距e也变小。(2)放入水前n大的话,放入后L变大,e变大。
将杨氏双缝干涉装置由空气中放入水中时,屏上的干涉条纹有何变化
(单选)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单色光源S从如图所示的中轴位置沿垂直于SO的方向向上移动一段微小的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单2113色5261光源S从双缝S1、S2的中心对称轴位置稍微向上移动,4102通过双缝S1、S2的光仍1653然是相干光,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的位置经过s1、s2到s的路程差仍然等于0.由于s′s1>s′s2,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根据公式△x=Ldλ,条纹间距不变.故选:C
1.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减少,屏上显现的干涉条纹间距如何变化?
(1)某同学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测定红光的波长,已知双缝间距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700mm,将测量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2mm+0.01×43.0mm=2.430mm.干涉条纹的间距△x=9.2404mm=2.310mm.根据△x=Ldλ得,λ=△xdL=2.310×10?3×0.2×10?30.7m≈6.6×10?7.(2)①利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G的内阻,要保证总电流基本不变,则R1的阻值远大于R2的阻值,电动势选择大一些的.故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 B;可变电阻R2应该选择A;电源E应该选择 F.②由于并联R2后,总电阻减小,则总电流增大,所以通过R2的实际电流大于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则R2的阻值小于电流表G的阻值,所以电流表R测真.③根据欧姆定律得,U=Ig(Rg+R)=2.3×10?4×(105+9895)V=2.3V.故答案为:(1)2.430,6.6×10-7(2)①B,A,F②小于③2.30,
27、(多选题)如图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若要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小,则可采取的措施为( ) A. 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x=L d λ 得,波长变长,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故A错误.B、频率变高,则波长变小,条纹间距变小.故B正确.C、增大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则间距变大.故C错误.D、改用间隙更大的双缝,则条纹间距减小.故D正确.故选BD.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该怎么办 增大双缝与光2113屏间的距离。依据双缝干涉5261相邻条纹4102间距规律,可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1653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么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即增大λ,要么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L,要么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d。双缝干涉实验就是为了演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做的实验。其具体方式为连续发射单个的电子穿过有着两条缝隙的障碍物,最后这些电子会落在用于观测的屏幕上,以便于观察。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当空间频率与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不变的两束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在波重叠区域,某些点振动加强,某些点振动减弱,因而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明暗或彩色条纹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最好说明。日常生活出现的一些现象,比如小孩用肥皂吹出来的泡泡上,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五颜六色,还有下过雨后的柏油路面上,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可能观察到油膜的彩色图案等,都是由于光的干涉而形成的现象,都可以波动性来解释。要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两束光的频率要相同,其次两束光的振动方向也要相同并且两束光的相位差必需恒定,具备这样的两束光称为的相干光。参考资料来源:-双缝实验。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要使相邻两个明条纹间的距离变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双缝问的距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x=L d?λ,故要增大屏上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x,可以增加双缝到屏的距离L,减小缝之间的距离或者增加光的波长;根据v=λf可知,减小光的频率可以增加光的波长;故AD错误,BC正确;故选BC.